Return to search

祖靈的凝視:瓦歷斯‧諾幹作品研究

瓦歷斯‧諾幹的文本具有強烈的去殖民企圖,而後殖民理論最重要的工程便在於解構與重構,故本文從四個面向探討瓦歷斯‧諾幹:一、如何辨識主體?二、如何進行解構?三、解構之後如何重新建構?四、回歸文學的價值與意義,探討瓦歷斯‧諾幹文本的美學展演與文學觀。
由於歷史、政治等長期以來對原住民的污名化與邊緣化,使得原住民的主體模糊難辨;八0年代,隨著台灣社會民主化與本土化的訴求,原住民內部也有了反思主體與調整認同的空間,在原住民知識份子的帶領下,結合黨外運動的勢力,展開了一連串原住民復權運動,並帶起了一群原住民文學家,以筆響應原運,形成以控訴與悲情為基調的文學內涵。瓦歷斯‧諾幹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追尋自我、檢視認同,進而開創了他的文學生命。
做為原住民文學的一枝健筆,瓦歷斯首先用邊緣的觀點拆解了主流價值觀對於「文明」的過渡吹捧,呈現出後殖民台灣依然存在的內部殖民事實;他對於原住民社會悲情的部分多所著墨,並企圖以此引起廣泛的注意與共鳴。再者,他用回歸與實踐的努力,挖掘族群故事與族群歷史,重新書寫族群記憶,並逆寫主流歷史。從激昂到凝練、從抵抗到建構、從漢式思維到泰雅祖靈,瓦歷斯的文本逐漸醞釀出漢人無法模擬的特殊調性;他在文類的多方面嘗試與題材上有意的延展,也呈現出他以文學為志業的態度。然而他以後殖民觀點建構出來的原住民文學觀,對照其文本則出現有待填補的空隙。就文學價值而言,瓦歷斯以祖靈無所不在的凝視惕勵自己,他的文本已脫離早期以筆響應原運的附屬地位,不但成功開展出自己的生命,並建構出台灣文壇上別具特色且無法忽略的文學樣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9120051
Creators廖婉如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