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選舉中不比例性的分析──以新舊制「立委選舉」為例

在一般的民主國家,選舉乃是落實民主政治運作的制度安排。而選舉的結果不僅會影響政府政策的走向、政府的更迭,甚至是政黨制度的重組。因此,對於選舉制度的設計、制定、規劃與討論一直都是政治學中爭辯的議題。一般而言,選舉制度的討論包括選票轉換為議席的「比例性」與選舉制度對「政黨政治」的影響,而本文著重在對於前者的研究。
本文從「比例性」之於選舉制度的重要性切入,先針對足以影響選舉結果之比例性偏差的因素做一瞭解,並以台灣第六屆與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作為實證,利用各種方法(直接分析選舉數據、迴歸分析、本文選擇的比例性偏差測量公式),以尋求、說明、分析「政黨比例性偏差」與「選區規模」之間的相關性與影響力。
不論是直接觀察、整理選舉結果,或以統計分析來檢定關聯程度、相關方向及解釋力,或是利用Taagepera「n指數」計算我國第六屆與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的「比例性」,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呼應了本文的研究假設,此即,選區規模、選區數越大,選舉結果的比例性越佳(不比例性越小)、政黨的比例性偏差越低。
雖然透過本文選舉結果的整理與觀察、Taagepera「n指數」的計算,都顯示出我國立委選制改革後,『單一選區』的採行,強化了選舉結果的「不比例性」,削弱了小黨的政治空間,扭曲了選民的偏好與委託;而具有『調節性議席』功能的『全國不分區席次』,無助於調和「區域選舉」的比例性偏差,且因5%的政黨門檻限制,非但無法改變小黨在區域選舉上的劣勢,反而加深了小黨整體的比例性偏差。但由於僅有一屆改制後的選舉數據資料可供分析,本文的研究結果能夠呈現的部分有限,待未來改制後更多屆的選舉數據來佐證、分析與檢驗,或許能得到較為明確、有力的結果分析。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2610131
Creators吳婷婷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