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自費型醫藥產品行銷策略與消費者行為研究

台灣現行的醫藥產業中,病患雖然是醫藥產業中的最終消費者,但是相對於其他消費性產品而言,醫藥處方產品的選擇權或決定權幾乎都掌握在通路上,藥廠的行銷策略與推廣重點幾乎都是著重在通路的掌握;但自費型的醫藥產品,因病患需要直接付費購買,如此一來病患是否會成為消費行為的核心,或還是跟健保給付產品有相同行為模式,醫師開處方拿藥照吃就對了;因此這類自費型醫藥產品的行銷策略與消費行為模式,在醫藥產業中應該值得研究,尤其是過去的研究甚少針對藥品的最終消費者-即病患去做行為分析與決策模式的研究。
因此藉由此研究希望達到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 以個案研討說明醫藥產業中,跨國性原開發製藥廠產業競爭形態與競爭策略。
二、 以與專家深度訪談方式探討自費型醫藥產品在現行醫藥法規環境下,如何擬定其行銷策略。
三、 以市場調查之研究數據探討自費型醫藥產品之消費者行為與決策模式。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 根據個案中跨國性的原開發製藥廠之產業分析與其競爭形態之探討,結果符合產業分析中之之運用,顯示五力分析與競爭策略類型仍適用醫藥產業,有助於對產業環境描述與如何因應產業間的競爭。
二、 從威而鋼(Viagra)上市前與上市後,及競爭品上市前後,皆可以看到在不同時期,威而鋼(Viagra)在市場區隔、目標市場、產品定位、以至於行銷組合工具中產品、價格、通路及促銷的整合性策略,由此可以說明,針對自費型醫藥產品而言,行銷策略理論應該充分被應用到市場操作面上,來增加競爭優勢與擴大獲利。
三、 消費者對於自費型醫藥產品之行為模式,大多是注重在親朋好友之經驗分享與媒體訊息,對於專業醫師反而未加以重視,而且有將近九成的消費者在到達通路前已決定品牌,會受到通路銷售人員影響的只有三成,足見男性消費者對於此類產品的選擇,其自身之主導性甚強,也與其一般之消費行為類似,而且效果與安全性的實質利益是最重要的,在品牌的分類構面,自費型醫藥產品的品牌形象較符合功能性需求與經驗性需求,較不適合象徵性需求,因此消費者行為理論也可以在此得到驗證。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9325381
Creators張博勝, Po-Sheng, Brian Ch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