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上海消費社會之國家話語權力分析

消費研究在近來已經成為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消費不再僅僅被當作是一種純粹的經濟行為來理解,消費行為的背後更涉及了社會、文化層次的議題探討,以往西方傳統的消費文化理論研究大多認為,消費社會的變遷與消費主義的興起,主要趨動的力量來自民間社會,包括經濟能力的變化、階級間的的攀比效應等,然而這些理論視角並不足以完整的解釋上海消費社會變遷的脈絡與消費主義的興起原因。近來有學者開始注意到上海消費社會變遷過程中的國家角色的重要性。消費社會分析中,國家角色的提出對吾人理解中國消費社會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力的切入點,有助於吾人能更加貼近的耙疏中國消費社會的發展脈絡。

本文欲透過對中共消費話語建構的分析,探討中共在消費政策發展與變遷,重新描繪出在不同歷史時空及主客觀環境條件限制下,這些政策主軸如何形成動態變遷的軌跡,並梳理出其背後的知識脈絡,以廓清中共的消費話語建構與上海消費社會變遷之間的關係:消費話語權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被建構的目標為何?話語權力的實踐如何成為可能?其中又經過哪些轉折?影響話語權流轉的背後結構因素又為何?中共又是如何透過話語力量打造一個新的「消費秩序」?這樣的消費秩序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本文試著透過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來點出消費社會之中國家角色的重要性,並借用傅柯知識/權力話語分析的啟發,來探討國家如何在消費社會之中貫徹其文化霸權的施展。因此本文從歷史脈絡的文本資料著手,分析上海城市生活中的消費社會之興起、發展與變遷,耙梳其脈絡並廓清在此過程中箇中的發展邏輯。

本文發現,整個上海消費社會的發展其實就是一場實存世界中政治權力、經濟利益與知識論述的競逐,綜觀上海消費社會國家話語的建構脈絡,吾人得出了幾點結論:首先,上海從生產城市到消費城市的定位轉型過程中,上海消費社會中的國家之手從未退出,國家反而透過不同的話語建構持續其權力的施展;其次,從革命時期開始的「革命式現代化典範」到改革開放後鄧小平進行現代化典範轉軌,國家在上海建構的消費話語,始終是鑲嵌在中國現代化話語典範的轉折脈絡下而開展的;再次,從毛澤東、鄧小平乃、江澤民乃至於胡錦濤時期,消費話語始終作為一個權力施展的機制,與中共政權的合法性資源及基礎息息相關;最後,隨著全球化浪潮與資本主義話語的影響,中共在消費話語權上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尤其是消費主義帶來的消費費異化、貧窮不均、資源環境破壞等問題,都將直接衝擊黨的權威與合法性,這也將是日後中共領導人在進行新的消費話語論述時必須重視的地方。

關鍵字:上海、消費社會、中共消費政策、話語權力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5260009
Creators王振諭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7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