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探討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音韻層次為目標,經由個別官話方言的比較對應,建立次方言各自的韻調系統,並統整各區的韻調特徵,做為北京方言若干韻母來源的方言地理影響趨向走勢,再綰結文獻語料加以確認發展的時代上限。
首先,比較中古入聲在北京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安徽)的韻調表現,重建各官話方言的中古入聲演變模式。比較的範圍為北京方言裡文白異讀大量存在的中古宕江攝開口入聲字、中古曾梗攝開口一二等字、通攝合口三等字的讀音。通過各方言區內部方言語料的比較,找出各個方言之間的語音對應規律,建立共同形式,再進行官話方言裡幾種共同形式之間的比較,推定各個共同形式發展的方言區。判斷一個方言區固有形式的根據有兩個:一是語音演變的通則,即一旦確定演變方向,不再回到古音來源再以不同方式演變;另一是中古入聲韻的兩條不同演變方向,即複元音化和喉塞音化。由此得知,中古入聲在各官話方言區發展的方式各自不同。
其次,觀察與北京方言有關文獻語料,推論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字讀音的歷史音韻層次形成的途徑。考察的文獻材料為《韻鏡》、《七音略》、《皇極經世書‧聲音唱和圖》、《蒙古字韻》、《四聲等子》、《中原音韻》、《合併字學篇韻便覽》等中古以後紀錄漢語語音的韻書及韻圖。從方言比較的結果和文獻語料所反映的中古入聲字讀音的變遷看,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音韻層次形成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獨立發展期、中原官話接觸期、江淮官話接觸期。由此得知,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字讀音並不是單純從中古音到北京方言演化而來,而是一面從中古音演變下來,一面透過與其他方言交融,吸收經過不同演化模式的語音。
漢語方言比較研究使得我們能夠看出生動的語言變化動態面貌,提供重新看待文獻材料的慧眼。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9151028 |
Creators | 權榮俊, Youngjun Kwon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