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金門閩語:金沙方言音韻研究 / Aspects of Jin-sha southern min phonology

譚家麒, Tan, Jia Q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實際田野調查的方式蒐集金門金沙方言的語料,並且對其進行分析。金門隸屬於福建省同安縣,隔海與廈門、同安相望,而金沙鎮則位於金門本島東北方。以語言系屬來看,金沙方言屬於閩南方言,對閩南方言的研究論著雖然相當豐富,但是針對金門地區所做的專門研究數量尚不算多,因此本文希望藉著對語料的分析與掌握更進一步地瞭解金門地區閩方言的表現。 本論文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說明本論文研究對象之歷史與地理背景、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本論文的研究目的與方法、研究的語料來源。 第二章我們分析田野調查所得到的語料的語音表現,藉此整理歸納出金沙方言的平面音韻系統,除了對聲母、韻母、聲調做整理之外,亦針對音節結構與結構上的限制作進一步的分析。 第三章針對金沙方言所有的音變現象做討論。除了聲母、韻母、聲調在語流中產生的各種變化,也討論不同的語法結構所造成的連讀調表現,以及單音形容詞重疊式的聲調表現。更著重於討論金沙方言小稱詞尾「囝」的特殊聲調表現。 第四章運用歷史音韻比較的方法,以中古切韻音系為比較架構,對金沙方言進行層次異讀的分析。聲母部分依據晚唐之後的三十六字母系統,韻母則以十六韻攝為比較基準,聲調部分則是觀察古清濁不同的聲母反映在今日聲調上的差異。 第五章為結論,將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做一個提綱挈領的報告。 希望透過平面音韻及歷史音韻這兩種不同層面的分析,能夠使我們對金門金沙方言有更為深入的瞭解,如此,不但對語言傳承以及研究有所幫助,更可以替未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立下良好的基礎。
2

吳閩方言音韻比較研究

吳瑞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吳閩方言音韻比較研究》為題,利用西方歷史語言學的比較方法(comparative method)來從事現代吳語、現代閩語的比較研究。我們所討論的議題都集中在音韻(phonology)方面。本文從事吳閩方言的比較研究,主要從同源詞的探討入手,先個別去分析吳閩方言內部的音韻層次,然後進一步建立不同方言層次間的對應關係。以下列出本文的章節安排,並約略說明每一章所討論的核心問題。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說明本文研究的課題與目的,並介紹西方歷史語言學及漢語方言學兩方面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對象─吳閩方言的地理分布與語音特點 本章介紹本文研究對象─吳語、閩語─在地理上的分布,並簡單條列兩大方言及所屬各片的語音特點。 第三章、 文獻回顧─吳閩方言關係論述 本章羅列目前學界對吳閩方言關係的看法,並加若干述評。 第四章、吳閩方言歷史音韻比較─聲母 第五章、吳閩方言歷史音韻比較─韻母 第六章、吳閩方言歷史音韻比較─聲調 以上三章分別從聲母、韻母及聲調三個方面,對吳閩方言的歷史音韻加以分析、探討。 第七章、結論與展望 本章根據本文的研究成果,說明本文對吳閩方言的關係及兩大方言的形成的看法,同時提出在本文的基礎上可以展開的相關後續研究。
3

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音韻層次研究──以官話方言比較為主 / Phonological Strata of the Middle Chinese Ru Tone in the Beijing Dialec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ndarin Dialects

權榮俊, Youngjun Kwo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探討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音韻層次為目標,經由個別官話方言的比較對應,建立次方言各自的韻調系統,並統整各區的韻調特徵,做為北京方言若干韻母來源的方言地理影響趨向走勢,再綰結文獻語料加以確認發展的時代上限。 首先,比較中古入聲在北京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安徽)的韻調表現,重建各官話方言的中古入聲演變模式。比較的範圍為北京方言裡文白異讀大量存在的中古宕江攝開口入聲字、中古曾梗攝開口一二等字、通攝合口三等字的讀音。通過各方言區內部方言語料的比較,找出各個方言之間的語音對應規律,建立共同形式,再進行官話方言裡幾種共同形式之間的比較,推定各個共同形式發展的方言區。判斷一個方言區固有形式的根據有兩個:一是語音演變的通則,即一旦確定演變方向,不再回到古音來源再以不同方式演變;另一是中古入聲韻的兩條不同演變方向,即複元音化和喉塞音化。由此得知,中古入聲在各官話方言區發展的方式各自不同。 其次,觀察與北京方言有關文獻語料,推論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字讀音的歷史音韻層次形成的途徑。考察的文獻材料為《韻鏡》、《七音略》、《皇極經世書‧聲音唱和圖》、《蒙古字韻》、《四聲等子》、《中原音韻》、《合併字學篇韻便覽》等中古以後紀錄漢語語音的韻書及韻圖。從方言比較的結果和文獻語料所反映的中古入聲字讀音的變遷看,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音韻層次形成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獨立發展期、中原官話接觸期、江淮官話接觸期。由此得知,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字讀音並不是單純從中古音到北京方言演化而來,而是一面從中古音演變下來,一面透過與其他方言交融,吸收經過不同演化模式的語音。 漢語方言比較研究使得我們能夠看出生動的語言變化動態面貌,提供重新看待文獻材料的慧眼。

Page generated in 0.01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