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定錨效果內在機制之探討--無意識層次與意識層次的定錨效果賴怡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定錨效果內在機制中,無意識歷程與意識歷程定錨效果的區分。在實驗一中,利用快速呈現的研究典範,發現即使是在受試者沒有意識到錨點的情況下仍然會有定錨效果的發生。實驗二中則同時操弄時間壓力與意識層次,結果發現透過無意識歷程產生的定錨效果,時間壓力的有無並不會造成定錨效果大小的差異;而透過意識歷程產生的定錨效果,則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會有比較大的定錨效果。實驗三則釐清以往研究所探討「錨點極端性對定錨效果的影響」中許多不一致的結果,認為以往研究結果的歧異有可能是由於所使用的量測方式不適當的原因所導致,當採用修正後的量測方式「調整指數」去重新計算定錨效果,並利用讓受試者寫下訊息的方式以了解產生訊息的性質與數量,結果發現當錨點越極端時,受試者所搜尋到目標與錨點一致的訊息就越少,定錨效果也就會越小。實驗四中同時操弄時間壓力與錨點極端性,結果發現沒有時間壓力時,錨點越極端其定錨效果越小;而當有時間壓力時,錨點極端性就不會產生效果。以上結果由無意識層次及意識層次的角度來討論所有的定錨現象。
|
2 |
檔案控制層次在歷史檔案編排之應用葉美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檔案控制層次分為管理、全宗、系列、案卷、件等五個層次,是由美國國家檔案暨文件署之學者Oliver Wendell Holmes在1964年提出「檔案編排-五種不同的控制層次」一文的說法。
從2001年起,國內各典藏歷史檔案機構已就其重要的歷史檔案,引進採用最新發展之「檔案描述編碼格式」(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簡稱EAD)及「國際檔案描述標準」(General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val Description,簡稱ISAD(G))等標準,進行數位典藏計畫,使檔案控制層次在歷史檔案編排之應用,成為數位典藏計畫執行期間及本研究階段之重要研究課題。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對5所典藏歷史檔案機構進行個案研究,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史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近代史研究所,以了解檔案控制層次之應用成果;另深度訪談法則是對機構內檔案編排人員進行訪談,以搜集參與數位典藏計畫前後,檔案控制層次在歷史檔案編排之應用情形資訊,及檔案描述有關之控制層次內容。
根據本研究,有下列結論:一、各機構均會參酌最新理論與應用先例進行檔案編排;二、對於檔案控制層次除運用在實體歷史檔案編排外,並也已逐漸延伸到數位檔案影像編排上;三、後設資料需求規格書中之控制層次名稱更為明確;四、控制層次邏輯可以作為製成檢索工具基礎及應用在數位檔案之檔名命名上;五、層次關係以樹狀結構呈現;六、多數機構著重在較低層次的描述;七、彙整出各機構檔案編排之層次圖表。
最後對前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一、未將檔案控制層次運用在歷史檔案編排者,應加以調整;二、控制層次之名稱與內涵應一致;三、運用檔案控制層次方法後,應加以彙集出版或作為網路上瀏覽檔案的輔助索引;四、建立描述計畫時,應著重在較高層次的描述;五、各機構應加強訂定檔案描述規則與多層次描述規範。 / The levels of control in archival arrangement can be classified by depositories, fonds, series, files and items ,etc. This concept had been proposed by Oliver Wendell Holmes in 1964, in his article: “Archival Arrangement -- Five Different Operations at Five Different Levels”.
Since 2001, many public archive institutions which are major holder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aiwan, early or late participated in the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NDAP). They have adopted “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 (EAD) and “General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val Description” ( ISAD(G)) as the standards of archive digitization. Therefore, the levels of control applied in the arrang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have become the main topics of NDAP and relative studies.
This study has adopted the “case study method” and the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We make case studies of five major historical archive institutions in Taiwan --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he Historica Academia, the Taiwan Historica,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nd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especially regarding the levels of control applied in the arrang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before and after these institutions participated in NDAP. On the other hand, we interviewed the archivists of the above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work of archival description based on the levels of control.
We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above-mentioned institutions adopt the newly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rchival arrangement every now and again.
2. The levels of control not only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arrangement of physical archives, but extended to digital archives.
3. The levels of control have become more definite in the specification of metadata requirement.
4. The logic of the levels of control can be utilized as the basis of finding aids and : the naming rule of digital files.
5.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the levels of control has been presented in a kind of tree structure.
6. Most institutions focus their efforts on lower level descriptions.
7. For further research, we establish a summary table of the levels of control adopt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institutions.
Finally, we do have some suggestions:
1. For every historical archive holder, it is a wise choice to adopt the levels of control to arrange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2. The naming on the levels of control and its contents must be consistent.
3. The levels of control applied in the arrange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should be available on-site to user as auxiliary index.
4. We’d better concentrate more efforts on higher level description while planning for archival description.
5. Each public archive institution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enha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archival description rules and multiple description specifications.
|
3 |
我國選民對政府評價之影響因素--複層次分析模式的建構黃麗秋, HUANG, LI-G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著眼點在於個人行為不只受個體屬性的影響,也受其所處的環境特徵所影響
。故採取複層次分析(multi-level analysis)的研究途徑,嘗試建立一個模式同時
將個體資料(individual data )與總體資料(aggregate data)納入分析,以探測
影響選民對政府評價之個人因素和環境特徵。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社經發展程度的地區,選民對政府的評價確有差異,同時此種差
異亦與個人因素(社經地位、省籍、政黨偏好、政治信任感、政治知識)有關。
全文共計七章,各章的研究重點如下:
第一章主要闡述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主題與研究目的。
第二章的研究重點是檢閱對政府評價的相關文獻及其研究途徑,以為本研究之理論基
礎。
第三章為本文之理論架構,詳述本文採用之複層次分析方法、理論模式、變數建構與
主要研究假設,並就本文之研究限制提出說明。
第四章的研究重點為個體模式分析,檢視個人因素包括社經地位、省藉、政黨偏好、
政治信任感和政治知識等,與對政府評價之關係。
第五章的研究重點為總體模式分析,檢視環境特徵,如都市化程度、產業結構、經濟
水準、省籍結構和教育水準等,與對政府評價之關係。
第六章的研究重點為複層次模式分析,綜合個人因素與環境特徵,同時考慮其對政府
評價之影響,並建構迴歸模式。
第七章為結論,說明主要研究發現,並提出檢討與建議。
|
4 |
多層次傳銷業的激勵策略、直銷商的人格特質與其參與行為之關係。 / OMIT趙達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探討多層次傳銷公司所採的共通激勵策略與直銷
商的人格特質、人口統計變項與其參與行為之間的關係,針對此一目的所
採用之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研究樣本為11家層次傳銷公司之直銷商
,共509名。研究工具為自編問卷。所得資料的主要分析方式為:次數
分配、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分配、典型相關分析、逐步迴歸
分析、內容分析等方式。二、了解不同多層次傳銷公司個別採用的激勵策
略。針對此一目的所採的研究方法為訪談法。訪談對象為12家多層次傳
銷公司之職員,共15名。研究工具為自編之開放式問卷,以內容分析所
得資料。 本研究主要發現:一、問卷調查方面:(一)多層次傳銷公司
之激勵策略方面:1.「多層次傳銷公司所採用的共通激勵策略」對人際
取向及生活 慎、領導企圖強的直銷商之吸引力較大。
u惠政策」及「公司制度與產品特性」對男性直銷商的吸
引程度大於女性。(以下省略)
|
5 |
多層次傳銷之階梯制、矩陣制、雙軌制三種獎金制度差異探討 / A research of multi-level marketing reward systems- Stair step, matrix, and binary system邱躍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多層次傳銷在台灣已行之有年,且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2008)最新統計資料,台灣的傳銷產業總營業額已達514.3億元台幣,領取獎金的直銷商人數共有63.61萬人,各傳銷公司支付獎金總額為200億元台幣,領取獎金者平均每人獲得3萬1,441元台幣,足見傳銷在台灣所造就的消費與就業對台灣產生的正面影響。在傳銷公司的營運系統中,獎金制度著實扮演最核心的經營要素,其與傳銷人員的激勵直接連結,因此傳銷的獎金制度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但回顧以往文獻,有關多層次傳銷獎金制度的研究論文相對於其他領域卻仍屬稀少,為此,本研究欲呈現多層次傳銷階梯制、矩陣制與雙軌制三種獎金制度的精神與原理,並提出一整合性的分析架構來比較三種獎金制度的差異與優劣。
在研究設計方面,本研究以三家跨國傳銷公司為研究對象,三家公司分別代表傳銷的三種制度:階梯制、矩陣制與雙軌制,並針對公司中的高階直銷人員進行訪談來描寫個案。在研究變數方面,由於國內外有關傳銷獎金制度的學術文獻並沒有比較分析的架構,因此本研究根據其他文獻探討以及行業內人士的建議挑選出四項可量化、易於比較的變數:獎金代數、獎金率、組織線數規定與責任額。總之,本研究將先以個案探討的方式說明三種獎金制度的原理,再以上述四項研究變數來比較分析三個個案,寫出三種獎金制度之差異以做為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發現,矩陣制與雙軌制由於有較高的獎金基數、不需要爬階的獎金率、較簡單的獎金、較少的組織線數規定與較低的責任額,因此較階梯制容易較容易經營與複製,在組織擴張上是有優勢的,這也是其後來能快速成長,迎頭趕上階梯制公司的原因;而階梯制由於經營難度較高,能在公司制度下脫穎而出的直銷商,勢必在領導能力方面備受肯定,對於組織的投入與承諾亦較高,因此其直銷商較矩陣制、雙軌制更能帶領本身團隊,培養出更穩定的組織,表示其在訓練與培養優秀直銷商方面相對有優勢,這也說明階梯制長久以來得以穩定發展的原因。
關鍵字:直銷、多層次傳銷、獎金制度
|
6 |
公共網絡管理:臺北市政府戶政業務跨機關服務傳遞協力合作網絡實證研究 / 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the Empirical Study of Interagency Service DeliveryNetwork o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ervices in Taipei City Government謝俊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跨機關服務協力合作網絡的有效形成,在官僚體制漸漸無法發揮績效的情況下,更顯得重要。為了探討在機關間協力合作的種種問題,本研究以公共網絡管理文獻建構跨機關間協力合作的模型。公共網絡管理的文獻,主要在探索公共管理者的行為與角色,以及機關間的協力合作行為,如何貢獻於服務傳遞協力合作網絡績效,而這兩個研究問題,也存在於本論文的觀察單位-臺北市政府戶政業務之中。資料來源主要是以問卷方式調查臺北市政府負責戶政業務戶政人員的主觀認知性資料。研究方法則是透過描述性統計、相關係數、信度考驗、確認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迴歸分析、迴歸診斷與結構方程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本研究的問卷抽樣數共524份,有效問卷為338份,回收率為64.5%。在統計分析上,無論在因素負荷量、信度考驗、迴歸模型解釋比率,以及結構方程式的模型適配度皆符合或接近標準。而多元迴歸分析(OLS)與結構方程式(SEM)亦顯示機關之間的資源分享與協助並無助於戶政服務傳遞協力協力合作網絡間的績效,這也解釋部分理論文獻對協力協力合作網絡過於樂觀的質疑。本研究亦發現網絡管理文獻所建構的特定因素如核心機關(民政局)的協調,以及策略與結構的協調與整合是有助於戶政服務傳遞協力協力合作網絡績效。在研究貢獻上,期許檢驗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以及這些規範性理論應用至政府實務的深度。 / The efficient formation for interagency service delivery network is comparatively important when the bureaucracy falis to make it well in public affairs. This research employs the literatures of public network management to construct the model of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s. Two research are discussed in public network management and our research with the observed unit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of Taipei City Government: how the behaviors and roles of public network managers and collaborative behaviors among public agencies contribute to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of interagency service delivery network. The data sources are draw from subjective perceptive data of public managers and public administrators who response fo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ervices in Taipei City Government. The research method employ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s, reliabilit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regressive digno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ponse rates in this research are 64.5%(338/524). In statistics, the the factor loadings, reliability, R2 for the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goodness of the fit f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 also show that the resources-sharing among the agencies does not benefit the netwotk performance in household service-delivery network, which doubt the celebratory viewpoints from some public network management literatures. This research also finds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coordination of network core administrative agency (the Bureau of Civil Affairs), the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strategies and structures, are helpful for network performance in collaborative network of household service-delivery network. For the 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this research expects to examine our research questions and research hypotheses and then applies these normative theories to the depths of government practices.
|
7 |
吳閩方言音韻比較研究吳瑞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吳閩方言音韻比較研究》為題,利用西方歷史語言學的比較方法(comparative method)來從事現代吳語、現代閩語的比較研究。我們所討論的議題都集中在音韻(phonology)方面。本文從事吳閩方言的比較研究,主要從同源詞的探討入手,先個別去分析吳閩方言內部的音韻層次,然後進一步建立不同方言層次間的對應關係。以下列出本文的章節安排,並約略說明每一章所討論的核心問題。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說明本文研究的課題與目的,並介紹西方歷史語言學及漢語方言學兩方面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對象─吳閩方言的地理分布與語音特點
本章介紹本文研究對象─吳語、閩語─在地理上的分布,並簡單條列兩大方言及所屬各片的語音特點。
第三章、 文獻回顧─吳閩方言關係論述
本章羅列目前學界對吳閩方言關係的看法,並加若干述評。
第四章、吳閩方言歷史音韻比較─聲母
第五章、吳閩方言歷史音韻比較─韻母
第六章、吳閩方言歷史音韻比較─聲調
以上三章分別從聲母、韻母及聲調三個方面,對吳閩方言的歷史音韻加以分析、探討。
第七章、結論與展望
本章根據本文的研究成果,說明本文對吳閩方言的關係及兩大方言的形成的看法,同時提出在本文的基礎上可以展開的相關後續研究。
|
8 |
多層次傳銷事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multi-level marketing朱佳莉, Chu, Jia 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台灣經濟、科技、風土民情及就業人口結構變動的狀況來看市場潛力極
大。但就社會現象與社會價值觀而論,存在著許多衝突。就業者而言,除
了已上軌道穩定成長的傳銷公司外,傳銷事業的經營策略、行銷策略等皆
有待強化。本研究基於國內多層次傳銷事業逢勃發展及國內對多層次傳銷
事業,有關事業面的相關研究欠缺。而多層次傳銷本質為一種行銷工具,
故本研究欲從理論及實務二方面了解多層次傳銷,並將多層次傳銷事業的
行銷策略加以分類。本研究印證國內多層次傳銷事業的意義與原理、在行
銷理論中的定位、多層次傳銷事業的成功要件,並將傳銷事業的行銷策略
加以比較,發現在國內傳銷事業在新產品決策方面、對直銷組織的管理、
產品的選擇與保證、促銷與廣告等決策存在類似的行銷策略。同時,傳銷
事業的行銷策略,也受在公司血統、公司規模、產品性質及差異化定位策
略的影響。
|
9 |
品牌社群對關係品質與顧客自發行為之影響-以多層次傳銷業為例張芳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Aaker(2002)認為,當顧客能主動地投入和參與品牌經驗時,他們和品牌之間的關係便可獲得強化,像是戴爾成立尊榮網頁,讓會員顧客覺得受到禮遇,覺得自己是戴爾電腦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此種關係型態,是品牌所可望達到的境界,因其有助於創造出可增加忠誠度的滿意關係,而這種關係的形成,將可為品牌帶來相當大的功能性、情感性和自我表達型利益,不但顧客的忠誠度會十分高,而且可能會對其他人提及該品牌的優點,並為該品牌的缺點加以辯護。
然而,目前國內關於品牌社群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僅有3篇相關論文,且多為品牌社群認同與承諾方面的探討,和關係行銷之間的完整連結仍付之闕如,並且研究對象多侷限於國內汽車車主的社群,因此,本研究企圖將品牌社群此一重要的品牌概念,與關係行銷觀念結合,並依據Muniz與O’Guinn(2001)提出之品牌社群特色:具群別意識(Consciousness of kind)、品牌儀式與品牌歷史、具有道德責任的社群成員,舉出國內數家傳銷商為例,探討其經由品牌社群的形成,將如何對企業在關係行銷上的努力,帶來正向的影響,並進一步提升社群成員之忠誠行為、合作行為與參與行為。
本研究採取便利抽樣與滾雪球法進行問卷發放,並為求樣本結構之分散性,將問卷發放分成網路電子問卷、郵寄法、現場攔截法等管道進行,共計回收283份問卷,扣除重覆回卷、問卷填答不完整及明顯亂答者21份,有效問卷共計262份,有效問卷比例為92.6%。
分析結果顯示,對傳銷業而言,會員在品牌社群中所展現的品牌認同感、美好的產品體驗、對組織之認同以及對其他會員之喜好程度,的確有助於提升對上線和公司的滿意與信任程度,並進一步達成會員自發行為的最終目標。
本研究結果可推得以下結論:
一、品牌社群整合對上線/傳銷商關係品質之影響效果
(一) 會員與其他會員之關係,對於上線/傳銷商關係品質的影響相當高,因會員之上線/傳銷商亦屬於其他會員之一份子,與其他會員間的良好關係,勢必對上線/傳銷商之關係品質亦造成良好影響,同時也可推論,對傳銷商而言,與下線/購買者維持良好的互動,才是事業經營的長久之道,證實關係行銷在傳銷業之重要性。
(二) 會員對品牌的認同感,對上線/傳銷商關係品質也有良好的影響,此結果對照樣本抽樣比例發現,具有良好品牌形象之傳銷公司,多為在市場上已有相當之地位與品牌知名度者,其傳銷商在其傳銷網路經營方面,也較有相關經驗,上線多能為下線進行適當的教育訓練與經驗傳承,因而提升下線/購買者對其上線/傳銷商之滿意與信任程度;另一方面,推論傳銷公司良好的品牌,亦有助於直銷商在其下線/購買者心中建立更可靠、可信任的形象。
(三) 在會員對公司的認同感部份,推論傳銷公司與會員間維持良好互動關係,將有助於提升直銷商之下線/購買者對他的滿意和信任程度。
(四) 至於會員與產品關係一項,在逐步迴歸中遭剔除,本研究推論,由於抽樣對象多分布於高品牌知名度、歷史較悠久之傳銷公司,而這些公司所提供的產品,在市場上多有良好的口碑,因此,會員對其上線/傳銷商之滿意與信任狀況,相較於與上線/傳銷商間之良好互動、以及優良的品牌形象,較不受產品體驗所影響,因此得此分析結果。
二、品牌社群整合對公司關係品質之影響效果
(一) 會員對公司的認同度、與公司間的良好互動關係,確實有助於提升會員對公司的滿意與信任狀況;同時,直銷會員對於產品的使用體驗、品質優劣,會直接歸功於傳銷公司本身的能力,故會影響會員對公司的滿意與信任狀況。
(二) 會員對品牌的認同度以及與其他會員的關係,對公司關係品質之提升亦有正向幫助,因傳銷品牌直接隸屬於傳銷公司,並且直銷商在其下線/購買者面前,所代表的就是傳銷公司對外的形象,故此分析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三、上線/傳銷商關係品質、公司關係品質對會員自發行為之影響效果
若會員對其上線以及傳銷公司感到滿意與信任,有助於提升會員對該企業態度和行為上的支持,更願意配合企業的運作流程和政策,並且協助其他會員、對企業提出建議的意願也較高。
四、其他研究發現
(一) 在傳銷公司之會員決定投身於傳銷事業之經營後,無論其傳銷所得高低,都會比無從事傳銷事業者,在各構面上展現較高度的熱忱。
(二) 單身會員較無後顧之憂,更有時間與能力投注在傳銷網絡之維持上。
(三) 推論直銷商對於事業經營之熱忱,不會因為傳銷所得高低、與入會年數長短,而有明顯的差別。
本研究證實,品牌社群整合的確可為上線/傳銷商關係品質、公司關係品質帶來正向效果,並進一步塑造會員自發行為,達到企業所追求的最終利益;此外,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亦跳脫以往品牌社群論文所探討的汽車社群,為第一篇以傳銷業為例之品牌社群論文,證實傳銷業之品牌社群,仍具有與其他產業社群之同等的良好效果。
|
10 |
誰提供了資訊─論網路無償資訊給予李如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討論網路上無償資訊給予。在網路上有以提供資訊營生的人,也有不少無償提供資訊者,他們不一定是名人,也不一定是某領域的專家,單獨一人時絲毫不特別,但將他們提供的資訊合在一起時,卻有「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良」的力量,而我們使用這些資訊不需付錢,給予者也不要求他人付費,因此研究者希望能瞭解無償資訊提供者的動機及相應行為。
本研究從社會交換、市場行家、禮物文化等觀點切入,並佐以其他相關文獻,整理出給予者特質、給予動機、報償、給予行為與結果、及結予情境等五大面向,主要討論給予者可能具備什麼特質;提供資訊的動機為何;提供者給予資訊後能得到什麼報償;無償給予會有什麼結果,以及無償給予可能有什麼行為;而給予情境,即網路,尤其是電子佈告欄的特性可能為無償給予帶來什麼變化。
因為關注無償資訊給予者的想法,以及他們對無償資訊給予行為的解釋,選擇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為研究方法,並以台灣大學批踢踢實業坊為研究田野,最後成功訪問九男十一女共二十位受訪者。
研究結果發現,受訪者的媒體使用度及領域熟悉度都很高;有五大類給予動機,包括回饋、提供消息、分享、交流、以及從自己出發的動機,其中呈現男性注意自己需求而女性關注與他人關係的差別;報償不單只是有幾種報償(量化的)的意義,還有方向性以及好惡之別的意義;受訪者不在乎有無平等給予,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必須回饋,和網友建立交情但不深入,但相當重視資訊交流;網路虛擬真實影響受訪者對報償的想法、網路空間所營造出來的社群感會影響給予資訊者的去留。
|
Page generated in 0.01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