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老幼兼顧之經驗初探:以兼顧失能配偶與年幼孫兒的女性照顧者為例 / A Study on the Experience of Female Caregivers with Dual Care Responsibility for Disabled Spouse and Young Grandchildren

目前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照顧狀況,主要仍以「妻侍夫」這種照顧形式為主,照顧生病配偶可能是許多婦女在中晚年生活不可避免的生命事件,然而由於我國三代同堂的老人居住安排趨勢、現代父母的經濟考量、生涯規劃、加上婦女勞動率增加、現代家庭功能的變異等,使得幼兒由父母親親自照顧比例下降,由(外)祖母或褓姆代為照顧的比例提高。本研究以同時兼負失能配偶與年幼孫兒雙重照顧責任之女性照顧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嘗試探索往往被同質化為相同的「家內照顧工作」間的異質性,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一)探究雙重責任女性照顧者的形成因素;(二)瞭解雙重照顧責任女性照顧失能老人與年幼孫子的工作項目與任務;(三)探索雙重責任女性照顧者的照顧歷程感受,釐清不同照顧工作感受如何交互作用而影響照顧歷程感受;(四)分析照顧者面對老幼照顧壓力之因應策略;期待藉由本研究的結果,使社會大眾更能關注瞭解這群身負雙重照顧責任女性的角色困境,開拓女性照顧議題的新視野。
本研究使用質性取向的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共訪談了7位居住於大台北地區,身兼失能配偶與年幼孫兒雙重責任的女性照顧者。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一)女性照顧者成為身兼照顧失能老人與年幼孫子雙重責任的原因,主要有社會文化規範因素,如受到傳統社會文化與性別角色分工規範等制約,使中老年女性更將自我與照顧者角色連結並予以實踐;此外,由社會交換機制來看,由於中老年婦女個人社經資源(職業地位、個人收入、年齡、教育程度等)稀少,與其他家庭成員相比,提供照顧成本最低外;更透過代間的社會交換,以育孫勞務交換自身經濟安全或日後老病所需的照顧協助;在情感性因素部分,主要是照顧者對照顧對象的情感連結與依附情緒,而照顧者與中間代家庭成員的感情也是影響是否承擔照顧責任的因素;(二)老幼照顧的工作任務與特質上,老幼照顧工作項目都需要日常生活活動、工具性之日常生活活動以及安全性看護等協助,然而,失能老人更需要情感性的支持與關懷,幼兒則是特別強調行為規範教育;此外,老幼照顧工作項目則依被照顧者依賴需求與身體狀況變化程度隨之變動;而在老幼照顧之責任認知與任務分工則發現,老人照顧責任歸屬於配偶,幼兒照顧責任則歸屬於中生代父母;(三)雙重責任女性照顧者之照顧歷程感受部分,則先探析老人照顧與幼兒照顧個別的正向回饋與負面感受,之後嘗試釐清雙重照顧情境如何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整體照顧歷程與經驗感受,研究發現包含正負感受的相互消抵影響、正向照顧感受的相互渲染,以及雪上加霜的負向情緒累加;而在雙重照顧歷程中之家庭互動與社會支持方面,則發現代間互動不良影響孫兒照顧之歷程感受與提供品質、家庭支持充足降低照顧者負面照顧情緒與實質任務上的負擔、家庭成員的的認可與感謝強化照顧者正向支持,降低負向情緒負荷,以及被照顧者與照顧者間的角色轉換,成為雙重照顧情境中之另類社會支持;最後,研究者並試著歸納角色理論之基本假設與本研究發現;(四)照顧者面對雙重照顧過程之處理策略,則可歸納為照顧方式與流程之規劃與創新、尋求社會他人支持、自我個人情緒心態之調整、犧牲自我能量、滿足照顧需求以及因應策略適宜與否影響照顧者情緒及照顧品質等方面。最後,本研究則就相關議題提出討論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892540141
Creators楊雅嵐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