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婦女擔負老人照顧與就業責任處境之初探 /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ituation of women who care for the elderly and work in the meantime

陳郁芬, Chen, Yuh-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老人人口數增加、失能老人人口數俱增、及婦女勞動參與率上昇的人口趨勢下,女性花費在照顧老人的時間將逐漸超過照顧子女的時間;在此同時,就業也將占據婦女生命中的絕大部份,未來將有許多中年婦女必須同時擔負就業與老人照顧的責任。為深入瞭解這群婦女的獨特感受,本研究的目的包括:(1)瞭解職業婦女照顧家中老年親屬的情形及其經驗。(2)探討婦女兼顧「就業與老人照顧」之經驗感受。(3)探索職業婦女為兼顧「就業」和「老人照顧」所採取之因應策略。(4)分析職業婦女歷經不同處境及採取相異因應策略之原因。(5)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政策上的建議。 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的深入訪談法,計訪問12位從事全職工作的女性老人照顧者。研究發現:(1)職業婦女為老年親屬所提供的社會支持包括:日常生活活動的協助、提醒和監督老人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生病時的照顧、照顧管理、陪伴及情緒支持等項目。(2)老人照顧對職業婦女之意義:以文化規範及情感因素佔關鍵性的地位。(3)就業對職業婦女的意義:包括物質報酬、心理報酬、及生活寄託。(4)婦女兼顧「老人照顧」與「就業」責任時面臨錯綜複雜的感受。(5)職業婦女處理「老人照顧」與「就業」衝突之因應策略:可分為「調整照顧責任」、及「調整就業行為」兩類。(6)職業婦女的角色衝突及所採取之五種因應策略。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針對政策意識型態、企業界及政府提出建議。 目 錄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就業者照顧老年親屬的情形 5 第二節 婦女兼顧「老人照顧」和「就業」之經驗感受 10 第三節 職業婦女兼顧「老人照顧」和「就業」所採取的工作調整行為 13 第四節 從角色理論來看職業婦女兼顧「老人照顧」和「就業」的處境 15 第五節 從交換理論分析職業婦女採取不同工作調整行為之因素 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2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2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23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者的角色 24 第四節 樣本的相關資料 26 第四章 分析結果 32 第一節 職業婦女所提供的社會支持 32 第二節 老人照顧對職業婦女的意義 38 第三節 就業對職業婦女的意義 47 第四節 婦女兼顧「老人照顧」與「就業」責任之經驗感受 54 第五節 職業婦女處理「老人照顧」與「就業」衝突之因應策略 75 第六節 職業婦女的角色衝突及所採取之因應策略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第二節 相關議題的探討 110 第三節 建議 115 第四節 研究限制及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119 參考書目 121 附錄一 訪談導引 129 附錄二 受訪者資料 132 附錄三 受照顧老人資料 133 表 目 錄 表3-1 樣本基本資料 28 表3-2 老人日常生活活動(ADLs)能力失能情形 29 表3-3 老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s)能力失能情形 30 表3-4 照顧者提供老人照顧工作的協助項目 31 表3-5 老人的失能情形和照顧者提供的協助項目數 31 表4-1 受訪者的「老人照顧」及「就業」角色 97 圖 目 錄 表4-1 Kopelman et al.的工作--家庭衝突模型 94 表4-2 Higgins et al.的工作--家庭衝突模型 94 / The results of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lives of 12 women who work full-time and care for the elderly are presented. Respondents provide assistance for the elderly, and they have to remind the elderly to carry out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lso, women play as a carer, care manager, and emotion supporter. The meaning for women to wok is the material reward, the psychological reward, and life goals. When women care for the elderly and work in the meantime, complex feeling will come to their mind. They have to adjust their work or care responsibility when they feel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elder care. Policy and practice implic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2

男性家庭照顧者之研究 / Research on Male Home-caregivers for the Elderly

陳奎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面臨高齡化社會的趨勢,為因應老人照顧需求快速增加,家庭作為老人照顧支持體系的一環,有關老人家庭照顧者的議題得到來自各種專業領域的重視。檢視國內外既有文獻的討論,對於家庭照顧者的照顧經驗及困境,已累積有豐富的研究成果,然而,相關研究成果基本上著重於日益增加的照顧需求如何影響女性照顧者的生活。有鑑於前人研究發現,兩性在照顧工作方面的投入與影響確有差異,因此,為求對我國家庭照顧者有更全面性及完整性的思考,確有需要對從事家庭照顧的男性加以瞭解。本研究立基於國內既有研究成果及國外相關研究的啟發,透過性別關注的角度切入家庭照顧議題,以我國佔三至四成的男性照顧者為對象,瞭解我國男性家庭照顧者的獨特照顧經驗。本研究目的包括:(一)探討男性家庭照顧者形成的歷程;(二)男性照顧者對照顧工作的經驗感受及其影響;(三)男性家庭照顧者的應付策略及社會支持;(四)提出具性別敏感的政策參考。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深入訪談十二位正在從事家庭照顧工作的男性。重要研究發現為:(一)男性家庭照顧者形成的歷程,依序決定於「勞動就業狀況」、「性別角色規範」以及「親屬關係」。(二)男性家庭照顧者的經驗感受,在情緒認知、表達方式及角色自主性方面,存在男性氣概與照顧者被期待特質之間的矛盾拉扯,同時面臨就業及照顧工作的衝突。(三)男性家庭照顧者的應付策略,傾向以工具性問題解決模式,運用個人經濟資源的優勢,解決照顧工作的困境,其方法包括:創新照顧方法、調整自己的想法、及分攤照顧責任。最後,本研究分別從「保障老人權益減少依賴」、「提供性別適切的照顧者福利支持措施」、「解構照顧工作之性別分化」三個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 As a response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elder care in the modern aging society, the issue of home care for the elder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in several academic fields.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have been some research findings about the experiences and challenges of home caregivers. However, these discussions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caring works on the female caregivers.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aregivers in their ways of input and impact from caring work. There is a need to study the topics of male caregivers in order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ome caregiver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gender difference and caregiving by exploring the unique experience of male caregivers, who take 30% to 40% share of total caregivers in Taiwan.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i) the formation of male caregivers; (ii) the experience and impact of caring work on the male caregivers; (iii) the coping strategy of male caregivers and their social support; (iv) the accordingly policy suggestions with gender-sense. This study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by interviewing twelve male caregivers in Taiwan. The major findings can be summarized as (i) The formation of male caregivers depend on the job market condition, the normative gender role, and kinship relations. (ii) There exist conflicts between socially expected characteristics of care providers and male care provider's masculinity in the caregiving process. Examples include the conflicts between recognized and actual ways of emotion expression, between autonomic and constrained (defined) role playing, and between personal career development and home care works. (iii) The male caregivers develop several innovative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 such as using personal economic resources, adjusting predominate thinking, and sharing care responsibilities with others. Finally, this study provides concrete policy implications in three aspects: reducing elders' dependence, increasing governmental support with gender-sense for caregivers, and de-constructing the division of gender on caregiving systems.
3

老幼兼顧之經驗初探:以兼顧失能配偶與年幼孫兒的女性照顧者為例 / A Study on the Experience of Female Caregivers with Dual Care Responsibility for Disabled Spouse and Young Grandchildren

楊雅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照顧狀況,主要仍以「妻侍夫」這種照顧形式為主,照顧生病配偶可能是許多婦女在中晚年生活不可避免的生命事件,然而由於我國三代同堂的老人居住安排趨勢、現代父母的經濟考量、生涯規劃、加上婦女勞動率增加、現代家庭功能的變異等,使得幼兒由父母親親自照顧比例下降,由(外)祖母或褓姆代為照顧的比例提高。本研究以同時兼負失能配偶與年幼孫兒雙重照顧責任之女性照顧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嘗試探索往往被同質化為相同的「家內照顧工作」間的異質性,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一)探究雙重責任女性照顧者的形成因素;(二)瞭解雙重照顧責任女性照顧失能老人與年幼孫子的工作項目與任務;(三)探索雙重責任女性照顧者的照顧歷程感受,釐清不同照顧工作感受如何交互作用而影響照顧歷程感受;(四)分析照顧者面對老幼照顧壓力之因應策略;期待藉由本研究的結果,使社會大眾更能關注瞭解這群身負雙重照顧責任女性的角色困境,開拓女性照顧議題的新視野。 本研究使用質性取向的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共訪談了7位居住於大台北地區,身兼失能配偶與年幼孫兒雙重責任的女性照顧者。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一)女性照顧者成為身兼照顧失能老人與年幼孫子雙重責任的原因,主要有社會文化規範因素,如受到傳統社會文化與性別角色分工規範等制約,使中老年女性更將自我與照顧者角色連結並予以實踐;此外,由社會交換機制來看,由於中老年婦女個人社經資源(職業地位、個人收入、年齡、教育程度等)稀少,與其他家庭成員相比,提供照顧成本最低外;更透過代間的社會交換,以育孫勞務交換自身經濟安全或日後老病所需的照顧協助;在情感性因素部分,主要是照顧者對照顧對象的情感連結與依附情緒,而照顧者與中間代家庭成員的感情也是影響是否承擔照顧責任的因素;(二)老幼照顧的工作任務與特質上,老幼照顧工作項目都需要日常生活活動、工具性之日常生活活動以及安全性看護等協助,然而,失能老人更需要情感性的支持與關懷,幼兒則是特別強調行為規範教育;此外,老幼照顧工作項目則依被照顧者依賴需求與身體狀況變化程度隨之變動;而在老幼照顧之責任認知與任務分工則發現,老人照顧責任歸屬於配偶,幼兒照顧責任則歸屬於中生代父母;(三)雙重責任女性照顧者之照顧歷程感受部分,則先探析老人照顧與幼兒照顧個別的正向回饋與負面感受,之後嘗試釐清雙重照顧情境如何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整體照顧歷程與經驗感受,研究發現包含正負感受的相互消抵影響、正向照顧感受的相互渲染,以及雪上加霜的負向情緒累加;而在雙重照顧歷程中之家庭互動與社會支持方面,則發現代間互動不良影響孫兒照顧之歷程感受與提供品質、家庭支持充足降低照顧者負面照顧情緒與實質任務上的負擔、家庭成員的的認可與感謝強化照顧者正向支持,降低負向情緒負荷,以及被照顧者與照顧者間的角色轉換,成為雙重照顧情境中之另類社會支持;最後,研究者並試著歸納角色理論之基本假設與本研究發現;(四)照顧者面對雙重照顧過程之處理策略,則可歸納為照顧方式與流程之規劃與創新、尋求社會他人支持、自我個人情緒心態之調整、犧牲自我能量、滿足照顧需求以及因應策略適宜與否影響照顧者情緒及照顧品質等方面。最後,本研究則就相關議題提出討論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1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