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4
  • 129
  • 5
  • 5
  • 3
  • Tagged with
  • 142
  • 142
  • 50
  • 30
  • 26
  • 25
  • 25
  • 22
  • 22
  • 21
  • 20
  • 20
  • 19
  • 19
  • 1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興起與影響之研究

陳彥伯, Yen-Po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我國在經貿全球化的影響之下勞動市場的內含與運作和以往相比有了非常大的不同,產生了許多的勞動市場新興現象,而私立就業服務機構的興起也是其中的一種新興現象。而為何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會興起?一個簡單的解釋理由是:在終身雇用制度逐漸瓦解,非典型雇用關係大量出現之下,整個社會對於就業服務的需求將會增加,在政府預算固定的前提下過去壟斷就業服務市場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勢必無法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而具備創新誘因的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將會日益發展,並且扮演起一個重要的角色;同時,這個發展趨勢也將重新定義社會大眾對於就業服務的觀念與想法。 本文之思考出發點在於:在一個日益朝向彈性化發展的勞動市場中,不穩定的的就業關係的確會增加勞動者的失業風險,在此一前提之下,扮演促進勞動市場效率角色的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將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但是社會大眾並非全然支持這一個發展趨勢,有些甚至是抱持著敵對的態度,認為私立就業服務機構的發展會破壞了原本穩定的勞資關係模式以及勞動保護架構。但筆者認為勞動彈性化以及非典型勞資關係是經濟全球化下所產生出來的新潮流,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則是這個潮流所衍生出來的一種現象。因此我們應從市場效率的觀點來理解這一段發展趨勢,雖然全球化造成了不穩定的勞資關係結構,但若能在一個不穩定的勞動市場結構中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就業服務體系,則能將個別勞動者所面對的失業風險降至最低。個別勞動者可以在結束一段工作之後迅速的找到下一個合適的替代工作,再配合上日益周全的社會安全體系,則能充分落實憲法保障人民生存權工作權的目標,也兼顧符、合時代潮流發展所需。 我國因為工業化起步較晚,早期因為經濟發展策略運用得宜失業率一直都能維持在相當低檔的水準,惟近年來在經貿全球化的壓力之下,產業結構開始出現調整,失業率也開始由底部攀升。為了有效解決失業問題,不讓失業問題蔓延開來成為社會問題,我們亟需重新檢討我國當前的勞動法制是否符合時代發展所需,而就業服務制度係一項關乎勞動市場效率之制度,同時也是就業安全三大環節之一,其重要性自然不可受到忽視。本文擬從近年來勞動環境變遷開始探討起,來針對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之興起與影響作一番瞭解,最後則是回歸法制面的探討,來討論勞動環境變遷下就業服務體系重新建構該有的方向。
2

公務人員退休後再就業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交通局為例

顧秀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自82年起,老年人口比例已超過7%,達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老人國標準」,在粗出生率逐年下降,粗死亡率逐年提高,平均餘命逐漸提高情形下,人口老化已成為21世紀最嚴重人口問題,為因應高應化社會的來臨,公務人員提早於55歲退休之趨勢,並面臨政府組織再造,人事精簡之際,更亟需非正式人力,是以如何推動公務體系退休人力再運用,以輔助政府體系人力不足,並避免退休人力浪費,使退休人員得以繼續貢獻智慧心力服務社 會,幫助退休人員實現自我,爰藉由分析、探討公務人員退休後再就業管道為何?退休後對工作期望,退休後有無工作意願原因及高齡者對再就業看法之認同程度等,俾作為未來公務機關退休人力規劃運用之參考。 本研究以台北市政府交通局暨所屬機關依公務人員退休法退休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主要採問卷調查法,有效問卷209份,回收比率97.2%。調查結果經由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統計分析結果,重要發現:受訪者以男性居多(占83.3%),年齡則以70歲以上者居多(占67.9%),教育程度以專科大學者居多(占45.9%)。二、受訪者在退休當時,以擔任非主管職務者居多(約六成五),雖有五成九之受訪者其配偶並無工作,但其子女大都已就業,較無後顧之憂,而部分提早退休之受訪者其原因主要是「已作好個人生活規劃」。三、受訪者退休後的生活狀況方面,約八成七受訪者認為目前身體健康狀況尚好,八成六受訪者退休後仍與家人同住,五成四受訪者認為目前經濟狀況尚佳,而其生活費八成九是來自「退休金、養老金」。四、受訪者退休後的再就業狀況,約五成受訪者退休後不再嚮往工作,如想再工作,則以擔任義工居多;退休後曾再就業者僅有兩成,其再就業之管道以自行尋找者居多,且多與退休前之工作性質無關。 至於退休後再就業情況,一、就業管道優先順序分別是:自行找尋、由親朋好友介紹、政府部門介紹。二、退休後對工作期望優先順序分別是:工作環境適合、與工作伙伴關係良好、與主管關係良好、受到尊重、從事社會服務性工作。三、退休後對工作沒有工作意願原因優先順序分別是:缺乏就業管道、年齡、安全考量-無適當工作。四、退休後對工作有工作意願原因優先順序:回饋社會、繼續服務人群、工作使生活有樂趣-發揮專長、實現自我。五、對於高齡者一些就業看法認同程度的優先順序分別是:高齡者很在意健康、高齡者具有高度熱忱、高齡者具有較高的自信。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提出七項建議,分別是:一、退休再就業比例偏低,應充分規劃運用退休人力;二、政府可規劃提供志工或兼職工作;三、成立專責機構,協助退休生涯規劃及就業服務;四、為促進退休再就業,應立法獎助企業再僱用高齡者;五、制訂老人再就業相關法規;五、制訂老人再就業相關法規;六、修訂現行退休規定;七、設立老人專責研究機構。 關鍵詞:退休、再就業、公務人員
3

高雄市高中職身心障礙畢業生就業轉銜服務現況之研究

黃靜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主要是依其不同人生發展階段需要而由不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導致身心障礙者生涯轉銜問題除了垂直銜接,還必須涉及橫向的服務系統銜接而更加複雜,轉銜服務的規劃與實施因而有其必要性,尤其高中職身心障礙者學生就業轉銜整合性服務在有關政策方案頒行後能否落實,為本研究關注的焦點。   本研究以高雄市作為單案分析對象,採取參與觀察研究法中「參與者的觀察(participant-as-observer)」,以「公開的研究者」身份參與研究場域中的活動,研究進行則從身心障礙高中職畢業生就業轉銜服務政策結構、執行成果與服務使用者看法三個層面切入,一方面針對高雄市就業轉銜服務資源與組織結構等系統運作情況進行分析,瞭解勞政單位對於就業轉銜服務的實施現況,一方面整理高雄市勞工局博愛職訓中心93年度開案服務之63名高中職身心障礙畢業生個案服務紀錄文件,初步分析實際提供之轉銜服務內容,同時選取已穩定就業結案的個案6名,與家長進行深度訪談,瞭解其障礙子女轉銜服務取得經驗,檢視高雄市身心障礙高中職畢業生接受就業轉銜服務現況與成效,藉以探討高中職身心障礙畢業生就業轉銜服務整合的問題和因應之道,並陳述研究限制,對後續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作為未來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政策修訂、執行規劃與及相關研究之參考。
4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功能定位探討

胡欣野, Hu, Hsin Y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探討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之功能及定位,自2003年起國內失業率攀升,並促使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進行一連串變革,推行三合一服務流程,在變革之中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也面臨一些功能及定位上的挑戰,為能釐清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本身的定位及功能發展,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比較研究及深度訪談法,探討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與美國、英國、澳洲等國在公立就業服務中心的組織、功能及定位上的異同,最後並就差異處採深度訪談方式,訪問我國就業服務相關人員,以檢視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現存問題及可能的辦理方向。    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經與美國、英國、澳洲等國家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比較,有以下發現: 一、我國在業服務據點綿密,但就服通路與失業者人數比例、人力配置與失業人數比例、投入經費的於GDP比例,重要國家仍有差距。 二、我國自三合一就業服務流程實施後失業率下降,但求職就業率遠低於美國及澳洲。 三、就業媒合、就業諮詢的個別化服務及個案管理、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對雇主提供全面服務等公立就業服務功能,與美國、英國、澳洲相比仍待改善;但提供勞動市場資訊、辦理積極性勞動市場方案等則不遜於前開三個國家。另外,失業給付業務對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造成業務排擠。 三、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應採中央設置或地方政府辦理,為應解決問題;另外,公私立就業服務機構的競合亦為應關注焦點。    就我國與其他國家差異處,以深度訪談方式訪談我國就業服務人員後,有以下發現: 一、就業媒合中的自助服務應再充實;媒合技術受:失業給付領取者不願就業、專業關係難以建立、過度追求就業服務績效、服務人力不足…等問題干擾。 二、辦理失業給付業務使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重要性提升,但也帶破壞原本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體制、形成福利依賴;受訪者認為失業給付應與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分離,僅在就業促進研習等業務上進行適度連結即可。 三、個案管理服務可仿美國英澳洲國家與個案簽定工作計畫;在個管員介入失業給付請領者的處遇方面,不贊成比照英國模式給付個管員給付裁量權。 四、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已具區域就業資訊的聯絡功能,然而實質功能有限,在結合公部門部分,並非長期穩定的關係。採英、美夥伴結盟方式雖然可行,但仍需注意地方的負面影響。 五、雇主服務未特別設定服務理念,另外雇主服務時因為績效及人力不足,無法提供細緻性服務,又公立就服中心肩負審查責任,故與雇主意向相左。另外,外勞業務應與就服機構脫勾。 六、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定位問題方面,受訪者主張中央統籌、地方政府設立,以及維持現行中央與地方並存模式,兼具有之,但均主張避免資源重疊。 七、與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可採合辦活動或業務外包等方式合作。 八、多數贊成英國減少福利依賴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理念,澳洲的私有化模式被認為不適合我國執行。    經由以上研究發現,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 積極進行公私部門整合及雇主服務。 二、 就業媒合、個管服務已具基礎,應再強化其服務內涵。 三、 失業給付與公立就業服務中心服務脫勾,避免業務干擾。 四、 採用中央集權方式辦理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業務,使全國性勞動業務推動有一致性標準。 五、 將弱勢就業對象設定為主要服務對象,並結合私立就服機構技術。 六、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的設置理念除仿效英國解決福利依賴外,另可參考美國模式將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定位為協助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成員。 /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function and orientation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in Taiwan. Since 2003, the unemployment rate has been increasing. This urged a series of reformation in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and the promotion of three-in-one employment service.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ation,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in Taiwan also encountered some challenge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 and the posi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ientation and function in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document analysis,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d intensive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orientation between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in Taiwan and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ish and Australia.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the intensive interviews will be introduced to interview the people in charge of domestic employment services as well as to examine the problems and the possible way to resolve in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in Taiwa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in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s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British and Australia, we mad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The density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centers are high in Taiwan. However, Taiwan still has much room to catch up with these important countries in the ratio of PES and unemployed rate ,the ratio of staff and the unemployed. 2. The unemployment rate has decreased after the three-in-one service procedure was put into practice in Taiwan. But the rate of seeking for employment is far lower th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3.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ritish and Australia, the functions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such as job broking , employment consultation , customized service and case manag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sourc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nd the Omni-directional service toward the employers in Taiwan still need to improve; however, a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of the labor market and conducting the positive projects of labor market, Taiwan may not be inferior to the above three countries. Furthermore, the unemployment benefit service creates pushes other services asides in Taiwan. 4. The system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in Taiwan should adopt centralization or decentr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moreover,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agencies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should also be another concer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intensive interviews for the people in charge of domestic employment services mad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The self-helping services should be reinforced; the matching skill is interfered by the problems like the accepters for unemployment supply are not willing to work, the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is hard to establish, the over pursuit for employment servicing efficiency, and the staffs is inadequate. 2. Unemployment benefit affairs enhances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However, it also destroys the original system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and causes the welfare dependence; the interviewees suggest that the service of unemployment supply should be separated from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and only has appropriate connection for the management such as employment improving research. 3. The case management may follow the United States, British and Australia to sign the working plans with individuals; as for the interference from the case manager to heal with the unemployment benefit receivers, we disapprove of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Britain model to confer the case managers with jurisdiction. 4.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in Taiwan have formed the linking function for the regional employment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substantial function is limited. Especially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it cannot maintain a long and stable relationship. Although we can adopt the approach like the alliance between British and United States, the negative effects should still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5. The employer service doesn’t have any specially servicing conception. Besides, the employer service cannot provide omni-directional services because of policy orientation and insufficient staff. At the meantime, the inspection responsibility taken from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agencies makes the other way round from employers’ intention. In addition, foreign workers affairs should also be separated from the employment service agencies. 6. In terms of the position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the interviewees argue that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makes the overall plan, the local governments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to establish them, and the present combinative model of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maintained, but they all suggest the prevention of resources overlapping. 7.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agencies can adopt the cooperative methods such as activities co-holding and service outsourcing with the private organizations. 8. Most of interviewees approve of the reduction of welfare dependence in Britain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agencies while disapprove of the privatization model in Australia to implement in Taiwan.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findings, we hav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public agencies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and the employer services should be conducted more effectively. 2. The employment matching and the case management have formed the foundation, so their servicing content should be reinforced. 3. The unemployment benefit service should also be separated from the employment service to avoid the managing interference. 4.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should be taken by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to promote the coherent standard for national laboring services. 5. The disadvantaged minority should be set up as the major subject of the service and should combine private employment organizations’ advantages. 6. The idea for establishing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can follow the settlement of welfare dependence in British. Besides, it can also refer to the United States model to regard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as the important member for assist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5

公 共 與 民 間 就 業 服 務 機 構 之 研 究– 合 作 模 式 之 初 探 /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Employment Agencies

林亞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國際勞工組織(ILO)秉持「勞動非商品」的理念,對於剝削勞工的民間中介組織持著禁止態度,故長久以來,公共就業服務機構(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PES)以壟斷地位,在促進國民就業、執行就業政策扮演重要角色;而隨著經濟與貿易全球化的來臨,導致僱用型態的改變,結構性失業一直是許多國家所關切之問題,當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不能承擔如此的問題時,則試圖承認民間機構的存在地位;另一方面,由於如此的變化,使得民間就業服務機構(Private Employment Service;PREA)尤其是派遣機構蓬勃發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開始重新思考自身在勞動市場的功能角色,與是否能從民間就業服務機構吸取其優點或是與之合作,共同為促進勞動市場的彈性與效率盡一份力量。 本文之研究目的,試圖以國際勞工組織(ILO)、歐盟(EU)兩大國際組織對於公共與民間就業服務機構之論點與觀點出發,先由歷史角度分析民間就業服務機構由禁止到開放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併存合作的演變,再者探討兩者在就業服務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並且以英國、荷蘭與澳洲三國為例,說明公共與民間就業服務機構如何以合作、互補與競爭之關係共同於就業政策合作,進而觀察我國現今公共與民間就業服務機構之間的角色與功能、及如何共同合作於就業服務事項,本文特以非營利組織(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所推行之「社區照顧福利服務互助系統」,顯示出非營利組織在此方面所顯示所能提供獨特的就業服務,值得政府在規劃未來就業服務業務時,列入參考與借鏡。 本文經過ILO、歐盟與英、荷、澳三國與我國的經驗分析,得出以下結論與建議。在結論方面,定義出公共與民間就業服務機構的三種基本關係:合作、競爭與互補。可以發現英、荷、澳三國就業服務體制的共同特色有:一、國家就業政策皆貫徹從「福利到工作」之理念,二、政府部門設置多方位的「單一窗口」,三、民間就業服務機構對於國家弱勢者就業促進之政策參與與合作。而三國公共與民間就業服務機構兩著的關係,在英國偏向合作互補、荷蘭為互補關係,而澳洲則是以競爭為其特色。另外在我國就業服務體制方面,我國公共與民間就業服務機構兩者為合作互補之關係,首先公共與民間就業服務兩者服務對象與功能在實務上有所區隔,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服務對象多為弱勢族群,並且失業給付為其主要業務項目;而民間就業服務機構例如人力銀行,成為我國國民求職的重要管道,又因為我國之外勞政策,使得更多民間就業服務機構以從事外勞仲介業務居多,就業服務法中一半即是規範外勞之規定;而非營利民間就業服務機構在促進特定弱勢對象就業也發揮一定的效果與功能。兩者合作方式目前多為政府藉由經費補助,達成兩者協力合作,而在派遣勞動方面,由於未有相關法規的制定,使得從事勞務派遣的民間機構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形成互補關係。 本文針對英國、荷蘭與澳洲三國的就業服務體制,提出我國未來就業服務體制可借鏡之處有:一、政府組織改造與就業服務分權化之確認與評估。二、多功能性單一窗口設置。三、弱勢族群與失業之再定義。而從以上三國公民營就業服務機構兩者的合作,我國可學習之處有:英國之勞動市場資訊分享、荷蘭將社會夥伴模式導入就業服務,而我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類似澳洲的競爭模式,但可再做後續之評估觀察。 對於我國公共與民間就業服務機構未來之合作,提出以下建議:在合作關係方面,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用其資源充足的優勢,盡力協助與合理的經費補助民間就業服務機構,並且運用與吸收民間機構的優點,藉由資訊與利益共享方式維持兩者合作的關係;在互補方面,對於民間機構在勞動市場中已有所作為與成效部分,政府應試圖開放其執行業務之空間,而對於其可能產生對於求職民眾不利部分(例如:個人資料外洩、求職詐騙),應以明確規範來避免其缺失;而在競爭關係中,由於我國許多民間就業服務機構發展未趨健全,以競爭關係導入我國之就業服務,需要有更詳盡之規劃,在此政府應以輔導之角色界入,但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開放給政府部門與民間團體申請計畫補助,是研究我國就業服務競爭模式之開端。
6

大學生暑期就業情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生個案研究)

李文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學生暑期就業不論對個人或對社會整體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鑒於國內少有人關心及重視這個問題,乃著手研究之。 全文共分成六章、二十三節。第一章是緒論:說明問題所在、研究目的、對象、與方法,以及本研究結論引申之限制性等。 第二章是說明政大學生暑期就業調查方法與調查結果:內容包括抽樣、問卷設計、調查的經過、資料處理與分析的方法、以及調查問卷所顯示之結果等。 第三章是探討決定政大學生暑期就業之因素:包括影響學生暑期參與勞動市場的因素,影響學生暑期就業、工作時間的因素、以及影響學生接受暑期工作的因素等。 第四章是分析學生暑期求職方法之有效性:從理論上探討求職方法之有效性,再以政大學生作為實證研究的對象。在實證研究方面,是從質與量的觀點考慮學生求職方法之有效性:其中數量分析是以有效指數作為衡量學生求職方法有效性之指標,品質分析是以探討求職方法與工作性質、服務期間、求職期間、薪資之間的關係作為衡量的指標。此外,本章尚討論影響薪資水準之決定因素。 第五章是探討台灣大學暑期就業之工作機會。此章共分成三部份: 一、調查方法:包括抽樣、問卷設計、正式調查、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等。 二、雇主雇用暑期大學生之決定因素:包括探討雇主雇用與不雇用暑期大學生的原因。 三、分析雇主求才方法之有效性:一方面是從理論上探討求才方法之有效性,另一方面是以台灣之情況作為實證研究的對象。 第六章是結論:綜合摘要本研究之結果與發現,並探討本論文之缺點,最後提出一些建議作為政府擬定人力政策時的參考。
7

我國青年就業能力評估之研究─以大專校院青年為對象 / A study of employability of youth fro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wan

莊乃欣, Chuang, Nai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大專校院青年為對象,透過企業端與教育端對於青年的就業能力看法來評估我國青年之就業能力,資料來源為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10年「青年就業接軌之研究」報告中針對業界及學校系所有關就業能力部分訪談問卷之相關資料,根據此資料進一步分析,並針對結果加以解釋說明。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各國致力於發展青年就業能力,均重視就業能力對青年在職場的影響。 二、學界與業界皆認為青年最應具備之就業能力為「敬業精神與態度」;製造業企業代表亦認為青年最應具備「穩定度及抗壓性」。 三、業界認為青年應具備就業能力程度與實際具備就業能力程度有顯著差異,企業若能多提供見習、實習機會,或許能有效改善落差的現象。 四、學界與業界對於青年應具備就業能力程度有顯著差異,而學界對於青年應具備就業能力程度與業界對於青年就業能力實際具備程度做差異分析時,亦有顯著差異,且業界要求青年就業能力的程度比學界所認知的來得更高,學界與業界需互相配合才可能降低程度落差。
8

我國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政策之探討- 以支持性就業服務為例

林恕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針對於支持性就業服務模式中的重要相關人員,身心障礙者家屬、雇主、就業服務員,進行調查研究。以此三者角色不同的觀點來瞭解各自對支持性就業服務施行的看法,並以三者觀點找出影響身心障礙者就業穩定的因素,以及目前支持性就業服務實施的困境。研究者以台北市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主要研究範圍,而從中發展出參與支持性就業服務之相關人員為研究選取對象,共有五名就業服務員、六名雇主同意進行深入訪談研究、以及有接受機構支持性就業服務之七十六名個案之家屬進行問卷調查。 研究結果為 (一)綜合三方之意見,可以發現就雇主、案家、就業服務員各方角度而言,對於支持性就業服務模式的實施的評價皆持正面、肯定的態度,一致對此項服務方案持認同的看法,認為支持性就業的實施是值得推廣的。(二)、歸納三方之觀點整理影響身心障礙者就業穩定之相關因素在身心障礙者本身方面是工作態度、工作技能、社會技巧、人際關係、體能狀況、穩定的情緒、以及個案之兩性交往處理得宜;在身心障礙者家庭方面是案家適宜的支持與配合;在職場方面是職場自然支持系統的建立、雇主願意提供就業機會給身心障礙者、職場雇主同事的包容與接納;在機構方面是就業服務員適宜的輔導策略、機構有良好的資源可運用;在政府方面是相關法令政策之徹底落實與推廣。(三)、歸納三方的觀點認為造成目前支持性就業服務推行的困境,在身心障礙者本身方面是說謊、遲到、隨意請假、偷竊、曠職、工作懶散、不積極、沒有工作動機、情緒不穩定、自尊心強、自我意識高、以及人際溝通能力弱、兩性交往問題、體能限制、健康狀況不佳、工作能力無法符合職場要求;在身心障礙者家庭方面是案家配合度不佳、過度保護或干涉、對個案就業期待過高、對個案就業狀況漠不關心;在雇主方面是對身心障礙員工不夠包容接納、對支持性就業服務內容的不瞭解、對雇用獎勵措施不清楚、對身心障礙者特性的不瞭解、不願提供工作機會給身心障礙者、提供給身心障礙者工作職種的限定、不願長期訓練身心障礙員工;在政府方面是雇用獎勵申請手續繁瑣、相關政策宣導不足;在機構方面是就業服務員本身服務知能與實務經驗不足,輔導技巧不夠純熟、與其他機構就業服務員間交流不足,無法做資源溝通與分享。
9

實習對青年未來就業選擇影響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ship on the Youth's Career Selection in the Future

詹雅荃, Jan, Ya 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企業實習對青年未來就業選擇上的影響性,了解企業實習之現況與問題。目前全球青年皆面臨嚴峻的就業環境,職涯規劃的不明確更使其容易於就業市場受挫,也因此近年逐漸興盛且被視為青年就業問題解方之一的實習趨勢日益受重視。本研究由青年就業問題切入,並分別就實習及就業選擇概念進行文獻探討,以具有企業實習經驗之高等學歷族群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入訪談,藉此貼近其實習經歷,理解實習產生的正負向影響作用。 研究發現正向實習經驗確實有助青年釐清就業方向,並提升就業能力,而其中工作內容與過程中人際關係之影響性最強烈,而背後企業對實習之態度更是關鍵,亦不能忽視過程中青年所見所聞及勞動條件所生之潛移默化效果。研究也發現我國企業實習仍處發展階段,因此可見型態內容歧異性高,甚至有誤用與未能落實的情形。對此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企業應具備正確認知,謹慎拿捏學習與工作比例並增加回饋機制;青年則應自我檢視對實習的實際需求與方向;校方則應積極鼓勵企業實習,增加資訊提供與學生彼此交流的機制。期待未來企業實習能確實對青年職涯規劃與就業上有正向影響力,並共同提升對企業與校方之效益,將實習成效最大化。
10

大陸配偶就業服務成效之評估 / An Analysis on Effectiveness of Employment Service for Spouses from Mainland China

葉永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2),大陸配偶近年來人數不斷上升,已逼近我國原住民人數,成為我國社會組成及勞動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協助有就業意願的大陸配偶就業,我國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為基礎,提供各項服務,如就業諮詢、就業推介、陪同面試、安排就業促進研習、職業訓練等。 本研究試圖了解大陸配偶公立就業服務之內容,以及評估大陸配偶接受公立就業服務的情形與後續就業情況,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係採質性研究,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研究目的如下:(一)分析大陸配偶公立就業服務使用者之基本特性。(二)了解大陸配偶求職者使用公立就業服務之情況。(三)評估大陸配偶求職者經就業推介後之工作情形。(四)歸納影響大陸配偶經公立就業服務成功推介就業之因素。(五)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可行之政策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本研究成效評估方式,分成輸入 (input)、過程 (process)、結果 (output) 三個層面,經文獻彙整設計不同的成效指標進行評估。本研究發現,大陸配偶求職者具備基礎中文能力,學歷程度以國、高中為主,大多因麻煩而沒有進行學歷認證,有照顧家庭、家中長輩或子女的需求,大陸配偶的就業期待多為工作地點離家近或工作時間不宜過長,以配合照顧家庭。到站求職的大陸配偶就業意願高,對公立就業服務普遍感到滿意。大陸配偶就業推介尋職期間短,多從事不需專業知識或技術的工作,工作收入較低及有就業不穩定、頻繁轉換工作的現象。影響大陸配偶就業的因素,有家庭因素、雇主因素、自身能力因素,其中影響最大的為家庭因素。 根據本研究發現,提出政策建議如下: 一、應簡化大陸配偶學歷認證機制。 二、應先了解大陸配偶的家庭狀況,以利就業服務推介。 三、應增加部分時間工作類別,以滿足大陸配偶不同的就業需求。 四、應盡可能對大陸配偶進行深度就業追蹤。 五、應加強宣導各項大陸配偶就業促進工具及服務。 關鍵詞:大陸配偶、公立就業服務、成效評估、就業

Page generated in 0.018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