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廠商海外直接投資決策過程暨跨文化管理問題之研究 / The Study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Taiwanese Firms and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已開發國家有關海外直接投資活動的研究,自1960年代國際間海外直接投資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才告展開。開發中國家的相關研究則在1980年代後期才開始,但仍屬少數。台灣地區的海外直接投資活動是從1980年代中期,投資環境惡化,生產成本上升後大量湧現。
  本研究參酌Aharoni (1966)的投資決策階段,修正Larimo (1995)的決策過程模型,從行為學派的觀點來研究台商海外直接投資決策過程。經過八個個案的深入訪談,發現台商海外直接投資決策過程與行為學派過去結論相同者有下列四點:
  一、投資動機為多重目的。
  二、投資決策採可接受的原則。
  三、實際決策時採單一去或不去的抉擇。
  四、決策環境為動態,且非完全資訊下的理性抉擇過程。
  而針對台灣廠商在海外直接投資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色,則有下列兩點:
  一、台商會策略性的運用合資夥伴促使投資案的順利進行。
  二、母國政府政策在初步評估時對台商會有影響,但決策結果仍依實際效益而定。
  在台商海外直接投資所遭遇到的跨文化管理上,本研究採Adler(1983)提出的Synergistic Research跨文化管理研究方法。實證發現,台商的跨文化管理問題多集中在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上,這些問題可歸納為下列三類:
  一、語言不同產生的溝通問題。
  二、外派人員與當地合夥人或幹部相處合作問題。
  三、民族性或文化差異造成政策推行的失效或差距。
  台灣廠商在適應跨文化管理問題的過程及因應作為如下:
  首先為了避免因與投資地主國文化不同而可能產生的管理問題,曾遭遇過跨文化管理問題的台商,會將文化差異程度列為選擇投資地主國的重要因素。
  其次在跨文化管理作為上,海外初期營運是移植台灣母公司做法並因當地法規而略微修改。至於在當地勞工的管理上,則採「以夷制夷」方式,避免台籍幹部直接面對第一線的員工所可能因文化差異產生的管理問題。
  在跨文化管理策略的形成上,台商目前傾向採本土化的「因地制宜」策略,並未有具體成形的「全球一致」策略。在適應過程中,台商會由文化衝突的經驗中學習,逐步修正其管理模式以配合雙方需求,並用於日後的投資案上。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666
Creators黃秀英, Huang, Hsiu-Y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