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探討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以及企業大學在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運作機制

摘 要

彼得•杜拉克於1969年提出「知識社會」及「資訊社會」這樣的概念。他認為在過去產業中存在的專業階級將逐漸被知識工作者所取代,先進世界逐漸由貨品經濟轉變為知識經濟,而管理型態也隨之改變為如何應付員工的頭腦,而非一味地想著如何控制員工的雙手。因此,今日先進的國家無不致力於智慧資本的發展,而現代的企業經營者也已經深切體會到唯有建構系統化的知識管理機制,才能保有其長期的競爭優勢。在知識已經儼然成為新經濟時代的關鍵競爭基礎下,企業對於知識的管理與運用亦成為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而在企業知識管理的歷程中,企業可透過諸如人員、文件、資料庫、企業大學等方式來進行知識管理相關活動。其中,有鑑於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企業營運總部的設立,而吳思華教授曾指出,政府要推動企業營運總部的設立,必須要有一些配套政策,其中人才養成是跨國企業最著重的一環,因此政府必須要予以獎勵,鼓勵企業在台設立營運總部,並在台灣設立企業大學,培訓國際企業人才,讓台灣成為企業知識基地。

由於本研究主要是探討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以及企業大學在歷程中扮演的角色與運作機制。因此,本研究所選取的國內外公司皆擁有一定知名度與規模的教育訓練中心(企業大學)。本研究之研究發現如下:

1.歸納出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
2.知識在地性的高低程度會影響到知識萃取的成果
3.企業大學在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4.企業大學的內部講師培訓制度有助於將組織過去的經驗傳承下去
5.企業大學所傳授的內容偏向管理方面的知識與經驗
6.四家公司皆因無法達到顧客的要求標準或是無法提供令顧客感到滿意的產品或服務而產生亟需解決的問題
7.萃取的成果可以分為作業流程方面與產品、服務方面
8.企業大學是主要的知識流通、分享的機制
9.在知識加值利用階段「種子人員」與專案小組成員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359040
Creators林青谷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