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探討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以及企業大學在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運作機制林青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彼得•杜拉克於1969年提出「知識社會」及「資訊社會」這樣的概念。他認為在過去產業中存在的專業階級將逐漸被知識工作者所取代,先進世界逐漸由貨品經濟轉變為知識經濟,而管理型態也隨之改變為如何應付員工的頭腦,而非一味地想著如何控制員工的雙手。因此,今日先進的國家無不致力於智慧資本的發展,而現代的企業經營者也已經深切體會到唯有建構系統化的知識管理機制,才能保有其長期的競爭優勢。在知識已經儼然成為新經濟時代的關鍵競爭基礎下,企業對於知識的管理與運用亦成為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而在企業知識管理的歷程中,企業可透過諸如人員、文件、資料庫、企業大學等方式來進行知識管理相關活動。其中,有鑑於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企業營運總部的設立,而吳思華教授曾指出,政府要推動企業營運總部的設立,必須要有一些配套政策,其中人才養成是跨國企業最著重的一環,因此政府必須要予以獎勵,鼓勵企業在台設立營運總部,並在台灣設立企業大學,培訓國際企業人才,讓台灣成為企業知識基地。
由於本研究主要是探討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以及企業大學在歷程中扮演的角色與運作機制。因此,本研究所選取的國內外公司皆擁有一定知名度與規模的教育訓練中心(企業大學)。本研究之研究發現如下:
1.歸納出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
2.知識在地性的高低程度會影響到知識萃取的成果
3.企業大學在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4.企業大學的內部講師培訓制度有助於將組織過去的經驗傳承下去
5.企業大學所傳授的內容偏向管理方面的知識與經驗
6.四家公司皆因無法達到顧客的要求標準或是無法提供令顧客感到滿意的產品或服務而產生亟需解決的問題
7.萃取的成果可以分為作業流程方面與產品、服務方面
8.企業大學是主要的知識流通、分享的機制
9.在知識加值利用階段「種子人員」與專案小組成員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
2 |
知識型企業發展階段研究-以兒童學習相關企業為例莊雅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者曾於創業競賽中完成一套企業計畫書。就企業計畫書本質而言,,正是用來表現創業者如何由一概念發想,並藉由適當的資源應用與網路關係建立並經營一企業。也因為參與競賽,發現其實台灣有許多的技術、知識,是還未受到重視及應用。基於以上理由,牽動了研究企業發展階段的動機,希望能夠試著找出一些企業發展之通則。也因此,本研究決定以規模較小的且應用大量知識為企業資源的公司,作為觀察的對象。
本研究根據利用企業發展的四階段,即原創階段、商品化階段、企業化階段、產業化階段,將企業發展劃分為四個時段,並利用吳思華所提出的範疇、資源、網路等三項企業發展策略構面,嘗試解答知識型企業在不同階段是否符合企業發展階段之模式?知識型企業在各期發展階段之關鍵任務為何?知識型企業如何運用策略由前一發展階段步向下一發展階段?等問題。
經由個案研究訪談,以及本研究之事後歸納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之重要發現:
1.知識型企業發展的確符合本架構各階段進程
2.知識型企業各期發展階段之重要關鍵任務
·原創階段為確定營運範疇及未來發展方向
·商品化階段為結合多元知識研發兼具專業及品質的產品或服務、建構商品的獨特性、佈建出一套商品的研發程序及相關配套設備措施
·企業化階段為建立品牌商譽與顧客互動關係、公司整體組織及員工制度、將不必要的生產相關工作外包
·產業化階段為以充裕的公司資源擴大市場範疇、與外界合作,並藉由合作以整合公司資源
3.知識型企業邁向下一發展階段之重要策略考量
·原創階段前累積足夠的專業知識,並熟悉市場
·商品化階段前規劃合宜的架構(確立產品市場)、創辦人藉研發將知識從個人身上轉移到組織、制訂研發程序及累積公司無形資產
·企業化階段前專注企業核心資源建立(其餘向外尋求合作)、提供標準及足量的商品及建立與顧客接觸管道、內部程序標準化、以制度及價值活動深植無形資產與組織能耐
·產業化階段前則利用多餘的資源投入其他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產品及市場中,並利用對外合作活動整合企業資源
4.整體而言,本研究以為知識型企業發展之有數項重要策略演變,在企業發展前期,公司是以有形資產及個人能力為主要企業資源,但隨產品研發之完成,公司制度之建立,則利用無形資產以及組織能力驅動企業持續發展,並創造出更多的有形資產及各專業能力,成為組織產生生生不息的成長來源。
關鍵字:知識型企業、企業發展階段、幼教相關企業
|
3 |
資訊科技如何幫助傳統型企業轉型為知識型企業 / A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 into Knowledge-based Enterprise吳岱妮, Wu,Dai-n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資訊科技如何幫助傳統型企業改變以往依賴人力且繁瑣的作業流程,並將這些作業流程中所使用的專業知識儲存在企業中,成為真正的知識型企業。知識型企業的定義在本研究中是指『能夠將知識工作者的知識儲存在公司資產中的企業,並且可以利用資訊系統做處理、分析、使用這些知識,而非依賴人力』。
本研究從台灣傳統企業中選出匯豐汽車、西基電腦動畫、雄獅旅遊三家企業作為研究的對象,針對三個研究問題作分析:
研究問題一:資訊科技如何蒐集、分析與處理企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
研究問題二:資訊科技如何幫助知識型企業達成『Knowledge On Demand』的目標?
研究問題三:透過資訊科技的運用,知識型企業在第一線人員的人事成本上是否具有競爭力?
研究發現,針對研究問題一,資訊科技在蒐集、分析與處理企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的方式,匯豐汽車跟雄獅旅遊是在日常作業流程中自動化的做蒐集、分析與處理,而西基動畫則是依照承接的案子不同,重新輸入資料後,再由系統做自動化的分析與處理;研究問題二,發現當這些企業中的人員對日常作業流程中所需要的知識有所需求的時候,可以從系統上得到即時的回應,資訊科技可以達到『Knowledge On Demand』的目標;企業日常作業流程的知識既然是存在於系統中,代表在日常流程的人員使用方面,可以不需要仰賴資深的員工,或是所謂的知識工作者,也可以達成一樣的服務水準,使得企業在第一線的人事成本上,相較於其他公司是具有競爭力的。
最後,從這些企業中找出知識型企業所具備的兩大特徵,作為以後研究知識型企業領域的參考:
1.企業需要的資訊由資訊系統作『自動化』的蒐集、處理及分析。
2.知識型企業具有『Knowledge On Demand』的特性。
|
Page generated in 0.02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