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母職鬆綁之後的女性情誼-以台中縣一個媽媽土風舞班的成員為例

本篇論文採質性研究方法,以非都市地區一個媽媽土風舞班的成員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研究目的在於了解非都市地區中,中老年家庭主婦參與婦女團體同時在社區中現身,其參與過程的經驗與面貌。
研究發現,從一開始成員參與團體的時間點,即凸顯了父權社會僵化的兩性分工,家務與母職被建構為女人責無旁貸的職責,女人在孩子長成母職工作鬆綁之際才獲得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的合法性基礎。而在參與動機上,在田野訪談中歸納出三種動機,是婦女從主體而出發的需求,包括對「跳舞有興趣」、「身體健康因素」以及「走出家庭與他人連結」的需要,破除心理發展理論或社工、成人教育系統一直以來對於家庭主婦在孩子長成離家之際,參與社區活動的單一結論:為了填補時間的剩餘與失落的心理感受,這樣的推論忽略了造成家庭主婦壓抑與失落的源頭,其實是母職與家務工作的社會建構過程剝奪了女性的生命選擇權,而在這樣的推論之下也使得婦女真正需求與聲音消失。
在成員的參與過程中,策略的使用是為了在父權的壓制下爭取具有正當性的空間,策略的此用顯示成員意識到父權的意識形態是走出家庭的阻礙,而所採取的應對方式並非激烈的對抗,而是在保全父權的前提下盡力爭取最大的空間,這樣的策略使用也使得成員有時因為家庭裡的照顧需求而必須離開團體回到家庭。
女人參與社區活動在實質的物理空間裡是跨出了家的門檻,擴大了移動與社區中現身的範圍,人際網絡與生活範圍均漸漸增長。然物質空間的擴展未必在社會空間上也獲得相同程度的進展,在土風舞班中默會的規範是不與父權體制衝突,做好女人本分為優先,再談自己的需要與想望,因此成員們因為參與團體所漸次建立的社會空間是以若隱若現的樣貌存在。但是在團體中與其他女人連結,透過敘說了解彼此有相同的生活與生命處境,成員間逐漸發展的情誼使女人回歸以自我為主體的人際互動,藉由團體互動的過程也逐漸發展關於個人的知識,以團體情誼為後盾發覺自己的需求、興趣,並且在社區中佔據空間。
本文進一步以研究發現為基礎,為提升女性意識、爭取女人更大的社區參與空間尋求切入點。研究田野(媽媽土風舞班)這樣的女性自發性團體,已具備社工論述中自助團體的自助特質,然是否能進一步強化鞏固女人自我與生活空間的進展,端看團體中是否發展出或引進能與傳統父權對抗的女性意識。婦女運動連結自發性女人團體或展開對話,不同女人群體的串連將有助於突破因同質集結而強化傳統主流父權價值的傾向,然婦運論述必將焦點放在日常的生活知識及婦女切身問題上,以提高論述在其中的合法性,達成女性意識覺醒與發展的目的。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02540151
Creators陳靜雯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