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邊緣是位於郊區外圍已開發地區之四周,混合著農業和都市土地使用的地區,因其位於發展地區的邊緣,常缺乏必要的計劃手段以因應都市化的快速發展,故都市邊緣之農村地區常呈現殘破荒涼的景觀,傳統農村文化特色也逐漸消失。然眾多都市邊緣之農業用地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存在,除了發揮綠帶阻隔、保持都市發展彈性、自然防災、生態維護及提供都市人口生鮮蔬果等功能外,近年來隨著所得的提升、高品質生活的重視,都市農業發達的地區,因地利之便常成為市民踏青遊覽、徜揚鄉野的地方,故又增添了休閒、遊憩、教育、文化等多樣功能。然為吸引嚮往遊憩及鄉野生活的都市居民前來,農戶往往違規規搭建寮舍、開設土雞城等餐食餐飲業,導致農村景觀破壞、環境污染及土地違法變更使用等外部性問題,農村社區在種種有利因素衝擊下,農村經濟與社區發展已到了不轉型則無以為繼之地步。然農業是融合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與農村生態等三生一體的基礎產業,為興利除弊,誠需合三生一體的理念,妥善規劃都市型農村社區的發展,以達生產獨特農產品、塑造寧適美觀環境及建構雋永調和田園文化之精緻化、休閒化、人文化之富麗村目標。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在都市化的腳步走進農村社區的同時,建立富麗的農村社區,以維護農業永續發展並保存既有的農村特色及人文自然資源。
為達建構都市型富麗農村社區之目標,本研究藉國內外獻的搜集和實地探訪,深入瞭解都市型農村社區的發展背景與現況,經由發展範型的建構即發展策略之歸納分析,發現國內外農村社區的發展,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面對課題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發展模式,且所採之發展策略也相對迴異,依據我國過去農村社區發展之情況及先進國家之發展經驗,歸納建納都市型富麗農村社區宜採行之策略如下:
一、均衡社區發展策略。
二、發展觀光休閒農業。
三、推動社區總體營造。
四、實質農村社區規劃建設。
然都市型農村社區的發展,必須考量的層面至為廣泛且複雜,由於各國農村社區的發展背景與情況或有差異,因而各國發展成功之策略用於各國農村社區之發展可行性為何?本研究藉臺北市文山區指南里之典型都市型坡地農村社區進行實證,獲得結論如下:
一、都市型農村社區發展規劃意義深遠。
二、地理形態是建構都市型農村社區發展範型之重要因素。
三、經濟發展階段主導都市型農村社區範型之建構。
四、均衡社區發展是建構都市型農村社區發展之整體性策略。
五、觀光休閒農業是建構都市型富麗農村社區最適之產業策略。
六、社區總體營造策略造就農村社區和諧與健康之美。
七、都市農業策略之展發得以保存都市農業之永績發展。
八、整體環境之規劃建設是建設都市型富麗農村社區不可或缺之策略。
九、法令與交通問題是都市型坡地農村發展之最大限制。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063 |
Creators | 王非凡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