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8
  • 17
  • 4
  • 1
  • Tagged with
  • 22
  • 22
  • 22
  • 22
  • 13
  • 12
  • 8
  • 6
  • 5
  • 5
  • 5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運用社會資本對推動社區發展之研究

彭毓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聯合國開始推展社區發展時,台灣便隨即跟進推行社區發展的政策,但是過去主要以硬體改善的社區發展方式,產生難以順利動員社區民眾,並建立社區意識的問題。近年來社區發展政策的轉向,開始注重社區動員與社區意識的建立等方面;這樣的政策方向在環境變遷快速的都市社區中便可能遭受相當大的挑戰。 因此本研究希冀透過以社會資本理論為基礎,研究台北市文山區的忠順社區的個案研究。在忠順社區這樣一個新劃設且以住宅為主的地域,在缺乏歷史與自然環境的支持下,從其推行社區發展工作的過程中,找出其社會資本的產生、厚實的情況,進而推論出社會資本如何促進社區意識之建立與社區居民之動員,而致使一個都市社區能順利推動社區發展工作。最後再試圖以研究結果,為其他都市社區在推行社區發展工作上提供建議。茲將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簡述如下: 一、 透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社會資本,例如:友誼、信任、社區意識等,都是促使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發展活動的原因。透過參與活動,社區居民的互動增加,居民之間的聯繫網絡擴大,會造成社會資本的厚實及再生,進而影響往後社區發展活動推行的順利與否。社區發展活動的舉辦,對於居民個人、社區發展協會以及社區整體社會資本的積累。 二、 社區以外的協助,例如政府的輔助、法令的規範以及社區發展專家學者的指導,都可以讓社區發展協會,順利地推行社區發展工作。一旦成功地社區發展工作推行,動員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發展活動,便會促成社會資本的厚實與再生,為往後的社區發展工作推動的順利與否,建立基礎。 三、 透過本研究的調查與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1)社區發展協會方面,應多舉辦社區發展活動,讓社會資本有厚實、再生的機會;(2)政府方面應多在各項軟硬體方面,充分協助社區發展協會執行相關的社區發展計畫;(3)透過法令的充分授權,讓社區發展協會有足夠的權限與自主性,考量社區的特色及情形,以便擬定合適的社區發展工作推行策略;(4)加速社區規劃師之培育,讓每個社區都能充分地獲得專業的指導,促進社區發展工作的推行效率。 / When the United Nations started to promote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Taiwan then immediately followed up. But in the past, Taiwan’s community development policy, mainly aimed at hardware improvement, had failed in mobilizing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establish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In recent years, the policy has begun to focus on residents’ mobiliz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ense of community. Although this policy direction may be 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ve, the challenge just begins. Based on Social Capital Theory, this study takes the Zhongshun Community, a new unit in Taipei City, as a case study. This study is aimed to realize why social capital has helped the Zhongshun Community to put its community development plans into practice, and also to find out how social capital has been produced and strengthened throughout the community-developing process in Zhongshun Community. Within the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urban communities about how to benefit from the social capital when they carry out their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grams. 1.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in this case study, various kinds of social capital, such as friendship, trust, sense of community and so on, has helped making the residents b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Zhongshun Community’s community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nd vice versa. As a result, this community succeeds in carrying out its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grams. 2. Supports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community, such as the financial supports from the government, may be helpful when the community executes its community development plans. 3. This study provid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communities, the more activities are held, the more social capital is produced or strengthened to help the community achieve development goals. For the authorities, providing full supports in laws, finance, and so forth, will help the communities to yield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when carrying out their community development plans.
2

都市型農村社區發展規劃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區指南里為例

王非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都市邊緣是位於郊區外圍已開發地區之四周,混合著農業和都市土地使用的地區,因其位於發展地區的邊緣,常缺乏必要的計劃手段以因應都市化的快速發展,故都市邊緣之農村地區常呈現殘破荒涼的景觀,傳統農村文化特色也逐漸消失。然眾多都市邊緣之農業用地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存在,除了發揮綠帶阻隔、保持都市發展彈性、自然防災、生態維護及提供都市人口生鮮蔬果等功能外,近年來隨著所得的提升、高品質生活的重視,都市農業發達的地區,因地利之便常成為市民踏青遊覽、徜揚鄉野的地方,故又增添了休閒、遊憩、教育、文化等多樣功能。然為吸引嚮往遊憩及鄉野生活的都市居民前來,農戶往往違規規搭建寮舍、開設土雞城等餐食餐飲業,導致農村景觀破壞、環境污染及土地違法變更使用等外部性問題,農村社區在種種有利因素衝擊下,農村經濟與社區發展已到了不轉型則無以為繼之地步。然農業是融合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與農村生態等三生一體的基礎產業,為興利除弊,誠需合三生一體的理念,妥善規劃都市型農村社區的發展,以達生產獨特農產品、塑造寧適美觀環境及建構雋永調和田園文化之精緻化、休閒化、人文化之富麗村目標。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在都市化的腳步走進農村社區的同時,建立富麗的農村社區,以維護農業永續發展並保存既有的農村特色及人文自然資源。   為達建構都市型富麗農村社區之目標,本研究藉國內外獻的搜集和實地探訪,深入瞭解都市型農村社區的發展背景與現況,經由發展範型的建構即發展策略之歸納分析,發現國內外農村社區的發展,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面對課題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發展模式,且所採之發展策略也相對迴異,依據我國過去農村社區發展之情況及先進國家之發展經驗,歸納建納都市型富麗農村社區宜採行之策略如下:   一、均衡社區發展策略。   二、發展觀光休閒農業。   三、推動社區總體營造。   四、實質農村社區規劃建設。   然都市型農村社區的發展,必須考量的層面至為廣泛且複雜,由於各國農村社區的發展背景與情況或有差異,因而各國發展成功之策略用於各國農村社區之發展可行性為何?本研究藉臺北市文山區指南里之典型都市型坡地農村社區進行實證,獲得結論如下:   一、都市型農村社區發展規劃意義深遠。   二、地理形態是建構都市型農村社區發展範型之重要因素。   三、經濟發展階段主導都市型農村社區範型之建構。   四、均衡社區發展是建構都市型農村社區發展之整體性策略。   五、觀光休閒農業是建構都市型富麗農村社區最適之產業策略。   六、社區總體營造策略造就農村社區和諧與健康之美。   七、都市農業策略之展發得以保存都市農業之永績發展。   八、整體環境之規劃建設是建設都市型富麗農村社區不可或缺之策略。   九、法令與交通問題是都市型坡地農村發展之最大限制。
3

屏東縣牡丹鄉社區發展之研究

張遂琍, Zhang, Sui-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簡述山地社區發展特質與重要性,並試擬評估模式,以為今後推行山地 社區發展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內容 說明社區理事會、基層工作人員、居民參與三者間溝通橋樑關係與重要 性,亦即社區發展成敗關鍵。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以參與觀察,深入訪問、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及統計技術等從質量雙方 面作深入探討。 第二章 牡丹鄉社會結構與社區發展 第一節 變遷中之農業經濟與社區發展 第二節 變遷中之親屬結構與社區發展 第三節 變遷中之權力結構與社區發展 第四節 教育程度與社區發展 第三章 居民參與及社區發展 第一節 居民參與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 社區團結與居民參與 第三節 需要的滿足與居民參與 第四節 良好環境的期望與居民參與 第四章 基層社區發展工作員知能 第一節 基層工作人員特質分析 第二節 基層工作人員對社區發展認知 第三節 敬業精神與工作態度 第四節 溝通方式與推行方法 第五章 社區理事會組織之重要性 第一節 理事會組織體系及重要性 第二節 現任理事特性分析 第三節 理事對社區發展之認知 第四節 與有關機關之協調與合作 第六章 結論:說明山地社區發展之趨勢及建構山地社區發展之模式。
4

台灣省政府推行社區發展工作之檢討研究

陳文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區發展工作的推行,由於若干年來政府不斷的倡導、檢討、改進,可說已收到了輝煌的成效,富有光明的遠景。隨著社區的發展工作的推行和進展,更引起朝野關心人士熱烈的批評和討論,雖則各人的觀點和立場不同以致推行方式的意見有異,然而對目前政府推行社區發展之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其次政府自推行社區發展以來已逐漸提高了全國人民的興趣,對而後社區的建設和生活之改善,以及社會之進步繁榮寄以殷切的希望和無窮的信心。 本論文研究之目的,即就政府的立場,將本省社區發展工作之輔導推行實況,作有系統之敘述,並就推行的過程和結果,參酌實際推行社區工作有關人員之經驗意見,以及著者本人的觀察和工作參與訪問,加上有關理論的印證作廣泛和深入的分析檢討並研擬改善之道和建議,以為而後推行社區發展工作之參考。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分別採討社區發展的涵義、性質以及政府機關在社區發展工作中之地位和功能。第二章敘述台灣省政府在推行社區發展工作之沿革,從省府發動國民義務勞動工作到基層民生建設運動之推行,以至現在的社區發展工作之推行,就其實際內容作一系統的論列介紹。第三章為現行省府推行社區發展工作之檢討,對現今省府有關社區發展工作分為組織、推行方法、人事、財務四方面來探討其利弊得失。第四章則為上述四方面的改善之道和建議。第五章為結論和今後的展望。 本論文之研究,承蒙許濱鬆先生提供題目,傅宗懋所主任推薦指導教授。在研究過程中,更賴吾師修民之熱心指導,又省社會處陳處長時英及社會處葉勁寒學長多次惠賜資料和意見,白秀雄先生給予諸多鼓勵,提供並解說寶貴意見,庶使本文得以完成。對以上諸位機關長官和恩師學長,著者衷心無任感荷,謹在此一併致最大之謝意。
5

我國村里行政編組與社區發展協會關係之探討-基隆市個案分析 /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A village Administration and a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n Taiwan-Individual Case Analysis on Keelung City

張維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希望透過對於村里行政編組及社區發展協會組織結構及功能的分析,以及對於其領導人角色暨實際互動情形進行探討,來了解他們之間因為業務重疊以及互動關係所產生對於雙方組織功能的影響,究竟是正的影響-功能、負的影響-反功能,或是完全沒有影響的非功能的狀態,並針對政府基層行政暨基層自治組織結構功能之整合提出一個方向。 本文首先對村里與社區組織之相關文獻作深入探討分析,發現大部分之相關研究文獻都認為村里與社區組織功能不彰是不爭的事實。除了文獻分析之外,本文還採用自然觀察法及實證調查方法,分別從制度面與功能面去研究村里與社區組織沿革、發展、現況、兩者制度功能比較,以及雙方的互動與地方派系的互動及功能的整合等問題,同時就相關問題對基隆市部份村里與社區領導人作深度訪談實證調查。 研究結果發現,村里組織結構札實,符合組織目標功能的需求,其社會化程度相當高,自實施以來都能在時空不斷轉變之下完成各種工作目標並且發揮了「漏斗」的功能,為政府事先過濾及解決了很多問題,它是一個小而美、經濟又實惠的組織。而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因為組織結構脆弱、代表性不足、角色模糊、成員對組織宗旨不明瞭以及人力、經費嚴重缺乏等問題,造成組織目標無法達成、功能無法發揮,甚至危及到組織的生存,所幸大部分的社區發展協會組織都會尋求與村里辦公處合作辦理一些活動,互動相當的良好,對於地方團結和諧以及雙方組織功能發揮都有正面的幫助。 最後針對基層組織整合提出幾項建議:一、村里制度應該繼續維持。二、村里管轄範圍可以將管轄幅度較小、人口較少者予以合併,擴大其行政區域。三、關注村里幹事屈居副手地位的心情。四、讓社區發展協會回歸人民團體,自由發展,政府不再干涉。 /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comprehend the impact on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of the village and th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of the community caused by the overlap of their affair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with analyzing thei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and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ir leaders. Whether the impact is positive - Function, negative - Anti-function, or completely no influence - Non-function. Besides, the another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integra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grass-roots administrations and grass-roots autonomy organizations. First of all, the study thoroughly inquired into and analyze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bout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village and the community. The study found out most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believed it was an undisputable fact that the organizational function of the village and the community is not easily seen. In addition to the analysis on the literature, the study also used the natural observation and the demonstration survey to research the original history, development ,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e village and the community, the comparison of their system func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selves and local authorities, and the intergration of the function from the system and function ways. Meanwhile, the study interviewed parts of the villages and the communities leaders in Keelung with some related questions. The study discovere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villages is firm and conforms the requirement of its organizational function and goal. And its degree of being socialized is very high. It has achieved various goals under the continual change of time and space since it was implementated. It has been a funnel for the government to percolate and solve many problems. It is a small, economical and profitable organization.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of the community can’t achieve its organizational goals, function correctly , and even hurt its own existence because i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s frail, its representative is not enough, its role is indefinite, its members don’t understand the organizational aim, its human resource and budget is severely deficient and etc. Fortunately, most th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of the community would seek cooperation with the village offices to hold some activities. They have good interaction with each other, which has made positive help for local harmony and unity and function of each other’s organizations. At last, the study makes some advi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grass-roots autonomy organizations. First, the village system should be continued to implement. Second, the village domination areas which have smaller ranges and less population can be combined and their administrative areas can be expanded. Third, pay more attention to borough officers’ feeling of being assistant roles. Fourth, let th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of the community return to be the civil group. The government never interferes with it anymore and let it develop freely.
6

一個績優社區的發展經驗:台北市東華社區發展協會的個案研究 / The Developmental Experience of A Premium Community: A Case Study of Dong Hwa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陳尉滿, Chen, Wen M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區是個人與國家的連結點,為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基礎單位,國家重視基層組織的功能與角色,期待藉助社區本身的自主力量解決社區問題。本研究以一個績優社區的發展經驗切入,藉由台北市東華社區發展協會的個案研究,從社區主體的觀點切入,瞭解績優社區發展的獨特性與普及性。據此,研究目的在於:(1)以台北市東華社區發展協會的發展經驗為主體,探索在歷史脈絡下社區發展的過程;(2)從專業人員(學者、社區業務承辦人員、評鑑委員等)的觀點,探討東華社區發展協會成為績優社區的成功因素;(3)針對東華社區發展協遭遇的發展困境,探究其因應方式與造成的影響;(4)思索延續東華社區成功經驗的策略,提出相關建議。 基於上述的理念,本研究希望重視全面性的觀察,故以生態系統觀點進行分析。首先,就社區發展協會的主體發展經驗出發,得出社區的發展過程具有五個時期,包含:(1)社區孕育期;(2)社區萌芽與成長期;(3)生長滯留與再生期;(4)茁壯期;(5)發展困境與重整期。再從進一步訪談資料得知,東華社區發展協會成為績優社區的因素,在生態系統的觀點分析,微視、中視系統與鉅視系統具有重要的影響因素。微視系統:包含運作過程、組織結構、成員態度及成員能力等;中視系統則包含:組織連結及組織結盟等,即協會本身資源的整合與運用。最後,再根據相關資料的蒐集提出社區潛在的困境,包含人力培育、志工招募、里辦公室以及協會的抗衡等,期望能藉本研究將問題提出,與社區共思解決之道。
7

我國社區發展政策執行之研究─以高雄市個案分析為例 /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Commuinity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e Kaohsiung Case Study.

陳世傑, Chen,Shieh jy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自民國五十四年行政院頒佈「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以來,將社 區發展列為七大社會福利措施之一。社區發展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聯合 國所倡導的一項世界性運動,透過政府與民眾的合作,改善社區的經濟、 文化及社會情況。我國早年即有社區發展工作,近年來在鄉村改善社區環 境,物質性的基礎工程建設已有具體的成效,然而民眾自助互助,提昇精 神、文化層面的工作始終推動困難。社區發展究竟為以政府推動為主的工 作成果,或是民眾據以群策群力之工作方法,仍未定論。近年來,社區發 展在整體施政項目中政策目標模糊、法制化不足、資源缺乏、民眾依賴等 問題,與其他兒童、老人、殘障福利之發展相較,未能得到相同的重視。 本研究從政策執行的理論探討影響社區發展政策執行得六大因素,分別是 ︰政策目標、法制化、資源、溝通、執行機構與執行人員心理意向。以過 程評估的方法分析社區發展六大政策執行因素的狀況,以及對社區發展結 果回應度、影響程度,同時評估目前社區發展所規定工作項目其需要性、 滿意度情形。本研究以高雄市社區發展為例,除探討整體社區發展政策執 行概況外,並以社區理事會之理事長(或理事)、總幹事、社會局及區公 所行政人員等社區發展業務執行人員為對象,發出 192份問卷,回收有效 問卷 130份,以政策執行因素之模型分析,主要結果如下︰一、社區發展 工作項目中,政府主導的基礎建設辦理較多也較有效,生產福利建設及精 神倫理建設較為不足。二、社區發展的政策目標普遍為執行人員所接受, 但學歷愈高者同意度愈低;社區發展法制化程度為中等,但現行「社區發 展工作綱要」仍屬行政命令,約束力不夠,工作協調困難;社區發展資源 充裕性不高,尤其經費、人手不足;工作人員與居民、機構之溝通情況良 好;社區理事會的工作人員多屬兼職,分工多屬形式,功能難以發揮;執 行人員的心理意向是大致呈正向的。三、社政人員對政策目標、溝通、執 行機構健全、心理意向等因素之同意度均低於理事長及總幹事。四、執行 人員普遍認為對社區生活改善有益,但對於發掘社區資源的成效較為不滿 意;社政人員對於社區發展回應性的評估分數顯著低於理事長及總幹事。 五、社區發展六大執行因素當中,「執行人員心理意向」、「政策目標」 與「執行機構健全度」對於社區發展回應性的解釋力為63%,三者形成對 回應性最佳預測迴歸方程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為「政策目標」,其次為 「執行人員心理意向」,再次為「執行機構健全度」。
8

從地方治理論里長功能與角色之研究-以台北縣中和市為例 / A Theoretical Study Local Goverance To Village Chief's Function And Role:The Case Of Junghe City In Taipei County

林峻儀, Lin,Jiun-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時代環境的變遷,台灣地方公共事務更為多元複雜,以致里長的功能與角色不斷遭受挑戰與衝擊。為尋求村里新定位並探討里長之功能角色,以及其相關網絡關係,本研究將本於以往對村里相關議題研究之基礎上,嘗試以「地方治理」觀點來思考未來里長角色功能及其網絡關係調整之可能途徑,分析里長如何與周遭網絡團體等在民主基礎下再定位,期盼里組織能強化應有功能,里內的多元團體與里長等公私部門協力合作,以評估里長功能與角色重塑的可能性。 本研究主要可從二個面向來說明,一是關於里(長)功能與角色及與相關網絡之理論與實務作深入探討;二是以「地方治理」論有關村里(長)角色功能之研究。除了文獻分析之外,為加強質化與量化的分析,同時採用問卷調查法及深度訪談法,從地方治理的面向(自主性、發展伙伴關係、基層民主、資源整合、溝通協調)設計問卷,並對中和市部份里與相關網絡關係作深度訪談。 本研究樣本發現,里長角色定位模糊,介於民選行政首長、民意代表與一般公務員之間,里長角色政治性功能大於他的行政性功能;里長與里幹事關係以維持現狀為宜,里民對里或社區的認同度是疏離的,公民參與的推動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村里與社區、公寓大廈管委會互動並不密切;市公所應定期檢討各里及各社區間的資源分配情形,扮演社區資源整合者的角色;村里辦公處應加強與社區團體的資訊化發展。至於地方治理的困境,則包括既有制度的抗拒、政府相關決策者的考量、缺乏實質的公民參與及伙伴關係建立的矛盾。 最後針對里長角色與地方治理提出幾項建議:一、在地方基層組織變革無完整配套措施前,村里制度應該繼續維持。並尋求里長定位的明確化,且釐清與社區發展協會的關係,避免不當競爭;二、村里管轄範圍可以將管轄幅度較小、人口較少者予以合併,擴大其行政區域,增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建議將「地方制度法」第21條擴增為跨域合作專章,增列地方得自行進行跨域合作,不必再經由其上級機關統籌指揮相關自治團體共同辦理;三、提升公民對於地方事務的關心與認識,成熟的公民意識是地方治理的基礎,應使基層自治組織或團體多元化,允許個人參與管道的多元化,充分利用e化設備,達成基層民主;四、地方公共事務的推動,應讓企業適當地參與,特別是讓全國性企業在地方公共事務上,扮演一定角色,以開拓地方自有財源。五、提升地方治理的策略,包括須區分夥伴關係的優先頂序、應有明確的策略與目標、應有前瞻與挑戰性的思維、應符合環境變遷並有彈性、地方團體應與政府協調一致。
9

社區發展協會與鄰里組織、政府單位互動關係對其社區功能影響性分析-以臺北市為例 /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fluenti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Government-A case study of Taipei city,Taiwan.

謝明峰, Hsieh, Min 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為研究者由實務工作所遭遇之問題出發,企圖了解社區發展協會之學理上社區功能與政策上社區功能為何?而該社區功能受哪些因素所影響(以社區類型、社區發展協會與里辦公處互動關係、社區發展協會與政府單位互動關係來檢視)?學理上社區功能與政策上社區功能有何落差?經由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擬訂出本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一:學理上的社區功能與政策上的社區功能是有相關的。 研究假設二:不同的社區類型會影響學理上之社區功能。 研究假設三:不同的社區類型會影響政策上之社區功能。 研究假設四:社區發展協會與里辦公處之互動關係越好,其學理上社區功能發展越好。 研究假設五:社區發展協會與政府單位之互動關係越好,其學理上之社區功能發展越好。 研究假設六:社區發展協會與里辦公處之互動關係越好,其政策上之社區功能發展越好。 研究假設七:社區發展協會與政府單位之互動關係越好,其政策上之社區功能發展越好。 本研究採量化方式進行,針對臺北市331家社區發展協會(以98年11月統計數為母群體),利用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每年例行性辦理之補助說明會、臺北市社區發展工作評鑑輔導營及社區人才培訓活動發放問卷,本研究問卷共發放256份,其中回收187份,總計有效問卷161份,無效問卷26份,回收率為62%,惟本研究研究對象為社區發展協會,有效問卷中計有60份為重複填答,經剔除後本研究問卷共調查101家社區發展協會,其中理事長填答者共35份,總幹事填答者共38份,其他填答者28份(含理事、監事、會計、志工)。 經統計分析結果後發現未來在里辦公處與社區發展協會兩者組織發展情形,多數協會認為兩者仍應持續共存,且社區發展協會與里辦公處之互動關係良好的仍佔多數。而在與政府單位互動情形,整體而言,社區發展協會與政府單位之互動關係是良好的,另在整體滿意度與政府發展方向上,協會對於政府之施政、政策認為是滿意的、發展方向也與政府方向是一致的。本研究發現學理上社區功能與政策上社區功能兩者是無完全相關;而不同的社區類型是會影響社區發展協會學理上與政策上之社區功能;另外當協會與里辦公的互動關係越好時,其政策上社區功能會發展的越好。 / This thesis is started from the problem which the researcher met in practice work. The researcher would like to know what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and policy is?And it is effected by what factors(Use the community type、the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the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government to confer)?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and in policy?According to these questions,this thesis have seven assumptions: Assumption 1: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is related to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policy. Assumption 2:Different community type influenc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Assumption 3:Different community type influence community function in policy. Assumption 4: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 is, the better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is. Assumption 5: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s, the more is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is. Assumption 6: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 is, the better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policy is. Assumption 7: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s, the better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 policy is. This thesis is a quantification research, The population is 331 community associations(On a basis of September 2009).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elivered 256 pieces. There are 161 pieces is applicable,26pieces are not in 187 recycled questionnaires. A Recycled ratio is 62%. Anyhow, we survey 101 community associations,there are 35 pieces answered by the organization president ,38 pieces answered by the organization manager,the others answered 28 pieces. This survey find out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 will exit together in the fu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the neighborhood office is good, and so is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government. In conclusion,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is satisfied with the government policy,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the same. This survey find that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policy is not related.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 influenc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and in policy. Besides th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and neighborhood office, the better the community function in theory.
10

我國社區童軍運動發展之研究

莊舜榮, ZHUANG,SHUN-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地區近年來經濟日趨繁榮,而社會福利措施,亟待加強,為建立社會安全制度, 增進人民生活為目標,以採取社區發展方式,促進民生建設為重點,因此頒佈社區發 展工作綱要,在社區發展工作項目,都市社區發展中明訂倡設區童子軍。本研究以社 區童子軍團團長,童子軍及其及家長為對象,透過相關原因分析與態度分析,希望能 了解社區童子軍推動的概況,並從中尋找些許推動困難原因,以做為社區童子軍運動 推展的參考。 本研究內容可歸納為以下數項: 第一,闡明童子軍運動的目的與方針,其不同於學校教育方式,訓練青少年,使其成 為良好的公民,而社區童子軍針對地社區青少年的組織與訓練,使其對社區產生認同 ,服務於其所處之社區,並參考若干相關文獻與研究。 第二,介紹童子軍創始人貝登堡生平,及世界童軍運動發展過程,我國童軍運動發展 過程,社區童子軍運動推動的依據及過程。 第三,針對本研究發出調查問卷,包括社區童軍團團長,童子軍其家長等三份問卷, 分別探討,團長部分包括基本資料,人事、經費、器材、活動、社會支持、聯系、及 推動困難處等,童子軍家長則包括基本資料及態度詢問,童子軍部分家長相同,分析 結果發現目前社區童軍團存在的困難處在於義務服務員缺乏,經費、器材短缺及時間 安排困難,且因大眾傳播媒體的缺乏報導,使大多數人對於童子軍僅止於初淺的刻板 印象,而無法積極的接觸。 第四,根據調查研究結果提出數點建議,提供社區童子軍推動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8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