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69
  • 150
  • 18
  • 6
  • 1
  • Tagged with
  • 175
  • 175
  • 42
  • 37
  • 36
  • 35
  • 31
  • 30
  • 30
  • 27
  • 27
  • 25
  • 24
  • 22
  • 2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農業多功能性下農地利用策略之研究-以新竹縣新埔鎮農村社區為例 / A study of land-use strategies in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 - Taking the rural community of Sinpu Town of Hsinchu County as an example

余錦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農業多功能性,為現今各國農業發展進程中的新典範,其核心概念是各種商品與非商品的聯合生產成果,並特別強調農業的非商品產出,如社會、文化、景觀、生態及環境等功能。在農業多功能性下,國內的農地利用,則面臨著國際農業經濟發展與競爭壓力,及國內地狹人稠、山多平原少等自然因素所產生之農地零細分散與小農經營型態問題。且近年在國內農地資源不足情形下,並有農業生產力衰退,農地低度利用、違法轉用、農業景觀破壞及農地污染等問題相繼發生,亟需檢視與分析農地利用政策之執行成果與現況,以改善符合農村與農民需求及符合農業的多功能性之農地利用策略。 農村社區層級是執行農業多功能性的一個必要之規模,因此本文從農村社區層級來檢視國內所呈現之多功能性現象。從個案農村地區農地利用現況及各階層民眾觀念之訪談結果上,所發現之特點或特色,依不同之面向分別為:一、在生產面上,重視農產品產銷制度;農地能集中化與規模化利用;珍惜農地資源合理有效利用農地;重視農產品之品質與食品安全;農地有轉作及輪作以改善生產環境提高生產效益情形;及重視農業之生產知識與技術等。二、在生活與文化面上,能將農業與休閒、遊憩、觀光之結合;耕作農民老化與多有幫農之情形;定期舉辦農村產業文化活動等。三、在生態環境面上之特點則有,重視農地污染源之防治;重視有機農產品之推廣;重視農地的使用管制等。顯示農業多功能性理念在農村社會中亦能廣受地方菁英及民眾之支持及有所實踐。但同時也發現農地低度利用、違法轉用、農業景觀破壞及農地污染等問題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國內目前所推行之「農地銀行」與「小地主大佃農」等農地利用政策,雖有助於擴大農地經營規模利用及改善農民生活,但在執行上尚未具顯著之成效。本研究之訪談結果亦發現,受訪者對此兩種政策多不甚瞭解。經解說與互動後,民眾亦提供了許多不同之意見。例如,目前租賃農地之方式,多僅以口頭上約定繳租之方式即成交,係由於過去所施行之三七五租佃制度仍讓農地所有權人擔心。及若無農地租賃書面契約,辦理農業貸款困難,影響農業之經營等之民眾意見。顯見國內政策仍有諸多改進的空間。此改進策略上,本研究所引介之日本「農地保有合理化事業制度」,受訪民眾多有認為,可擷取其優點提供作為國內農地利用策略調整之參考。
2

我國現行農業專業銀行功能之研究

陳煜熏, CHEN, YU-X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五萬餘字,計分五章十三節。主要內容係探討我國現行三家農業專 業銀行如何配合農貸政策之推行及在農業問題及農業結構迅速遞變下,應如何調整強 化其功能,以滿足農家之資金需求,以臻農業現代化境界。 第一章 緒論 計分三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限制、相關文獻探討。 於整體經濟結構劇變而農業問題日趨複雜化及農家對農貸需求日益殷切之背景下,如 何針對農貸方面缺失,調整現行三家農業行庫功能,以解決目前農業困境,達成農業 現代化目標。 第二章 我國現行農貸制度及農貸業務之探討 計分三節:農業金融制度概況、農業行庫農貸業務融通情形、現行農業金融制度下農 業行庫應有之功能。 依有關資料探討我國現行之農業金融體系並就農業金融機構中三家農業行庫及其他農 貸機構之農業務作一探討,最後依據法令規定擬出我國現行農業專業銀行應有之功能 ,以為本文分析之基準。 第三章 農家負債及其資金需求情形 計分三節:農家資金需求原因及資金需求之結構、農家負債情形、農家對農貸需求量 概估。 分別由經濟因素與非經濟因素中之農家所得水準、農事成本、農家資產、市場利率及 農產品價格等方面探討農家資金需求程度高下,其次從歷年政府機關對台灣農業負債 調查中,了解農家實際負債情形,最後參照國內學者依不同前提條件下預估之農貸需 求數量,以顯示農家對農貸需求之殷切程度。 第四章 農業行庫辦理農貸業務功能之檢討分析 計分三節:農貸長、中、短期變動之分析、農會信用部農貸資金與三行庫資金流通及 農貸比例分析、政策性農貸之分析。針對農業行庫應有之專業功能分項評估探討農業 行庫是否達成其使命。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依上述各章節之分析探討,分別找出現行農業專業行庫問題癥結所在,並分別從農業 金融基本問題及延伸問題兩方面研擬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3

台灣鄉鎮農會組織及功能之研究

鍾福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生產結構起了根本上的變化,原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社會在工業生產的巨大力量衝激下,業已逐漸改變原有的社會經濟型態,而原有的農村耕作勞力為應工業之迅速發展要求,遂大量流向工廠充當勞工,又由於工業產品之供需量及交易量的大量增加隨即大型都市逐漸形成而繁榮。相反的,農村地區由於其耕作勞力外流以及農業產品缺乏競爭能力。已無法與工業地區及其工業產品相抗衡而漸呈衰弱現象。值此情況,農民為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求得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其自願性組織農會更形重要。 我們知道,一個組織的形成,自有其時代的需要與使命,雖然本省第一個農會的成立(民國前十二年,台北縣三角勇地方)。並非基於上述工業革命的結果,但其所持以抵抗地主的剝削而做自願性的組合,仍基於為謀求本身經濟利益及社會地位之所致,延至日本政府重視它的存在而加以控制、利用之後,它已不是一單純性之經濟組織。其所兼之政治性意義,似更甚重,因其已深深被日政府利用為控制台灣農村地區之政治、經濟、教育之基層單位。但自我政府光復台灣二十幾年業,鄉鎮農會由起初擔任恢復農村經濟的重要任務到今日必為我國工業發展的積極參與角色,在在顯示它存在於今日農村的重要意義,而本論文論述之目的,亦在於它所存在於農村社會之價值。 同時,由於本省經濟發展屆臨起飛階段,而農村經濟又是此一起飛階段之犧牲品,因為在一個工業會形成之初,其必然的要犧牲農業發展。這並不是某一階層或某一集團的刻意安排,而是由於農業產品的供需彈性小,無法與工業產品相互競爭,同時又逢我政府遷台後本省人口的大量膨脹,政府為維持國家生存及從事反共大業,不得不極力推動工業發展,而無法分散有限資金特別予以保護農業利益,故造成近幾年來農村經濟頻臨困境,直接近破產邊緣。幸我政府在此萬事碌碌之際,猶能端視它的存在問題,竭盡所能,積極從事農村建設工作,以求農村經濟的復蘇。而鄉鎮農會既為農村地區之現存組織。政論當即好好運用此一組織,使之從事此一大時代的偉大使命。 經濟發展學家Rostow氏在其經濟發展階段論中。認為一國在起飛(Take off )階段前,最重要的工作為制度、組織等方面的革新,而我人亦咸認自民國四十年以後,政府之實施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制度,以及當時農會依據行政院所頒行之「改進台灣省各級農會暫行辦法」重新改組是為Rostow論點之應合。本論文因限於範圍,僅能研究鄉鎮農會的組織及功能,惟凡與三七五減租及耕□其田政策有關之處,亦兼顧及之,未敢遺漏。 本省農會組織實行三級制,即省農會、縣(市)農會,及鄉(□、縣轄市、區)農會:筆者認為省、縣級農會係一上級組織,其義務大多局限於輔導及督促鄉鎮農會業務,而縣轄市(區)農會亦因其歸屬市轄區範圍內,業已喪失原存於農村地區組織之性質,且其大部份僅從事信用業務及些許政府委托事業,並不若鄉鎮農會具有現行農會之全盤性業務,故要以鄉鎮農會為研析對象,因之本論文題目訂為「台灣鄉鎮農會組織及功能之研究」。 本省鄉鎮農會組織係一具有政治、經濟、社會等功能之團體,故其隨著不同時代的需要而改變其業務之經營。厥因業務日繁,分工愈細,舊的業務部份雖曾遭陶汰,但新的業務當又陸續增加。而其新的問題與新的困難必也跟隨而臨。因此當今政府宣佈加強農村經濟建設新措施中有關農會組織方面,亦是為求透過鄉鎮農會組織,藉以解除農村建設之部份障礙,其各項業務如信用部之併入金融體系,供運銷部之配合政府實施共同產運銷制度以及推廣部之研究栽培技術及加強農耕機械器具運用等,皆為現行鄉鎮農會預備實施的業務重點,筆者限於所學僅就各項業務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分析其運作上之功能,至各項業務之專門性技術性及改進方案,則未敢涉及。 筆者於收集資料之初,嘗欣喜該方面資料之豐碩,但經進一步分析時。始發覺其大部份資料係經官方整理而稍富宣傳性,即有關該方面之專論,除部份以問卷法所求得繪製之統計圖表外,其餘更是依據官方所發佈資料而做歌頌式之闡述,鮮有扼要中肯真切論斷者,即使最近半年來之報章雜誌所發佈討論之各類問題及改進建議,仍多似是而非,斷章取義之看法,萬難以資研究論文之參考,故筆者著手論述時,所面臨之資料確實眾多,但能依據參考者又少之又少,對此資料如何抉剔、安排?如何先行澄清各種觀念?如何運用合理的研究方法等。所耗時間精力實難估計。尤其鄉鎮農會,分佈遍及全省,其所承辦業務之種類、大小、繁簡等相差甚大,故如何從其相異中求取一合理方法予以做全盤性之分析,以發覺問題之所在?即為重要問題。又農會之組織功能似應以實際業務負責人與一般農民對之反應為最可靠之研究資料,故筆者於百般困難之中,多次從事訪問具代表性之農會負責人如草屯、旗山、鳳山等處以及很多農民對鄉農會之看法與反應,最後再根據各種經濟發展理論以及部份政治功能分析,採用動態的功能分析法,逐一對其發展階段予以探討研究,始定成本論文。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十二節,第一章緒論,論述本省鄉鎮農會創設的基本原則及其在偉大宗旨下,如何達成所負之任務,並闡述其在農村地區所扮演的角色。第二章為農會組織。分為三節,分別將本省農會組織做一全盤性之論述,並分析現行鄉鎮農會組織之本質以及組織理論依據。第三章為現行鄉鎮農會業務探討,共為四節。分別略述現行鄉鎮農會之推廣部,供運銷部、信用部及農畜保險部等業務。第四章為本省鄉鎮農會光復以來在組織及各項業務運作上之功能,分為三節:將分成三個不同階段,分別論述各不同階段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其推廣、供運銷、信用、保險等業務之功能。第五章本省鄉鎮農會問題的檢討與建議,分為二節,分別討論現行農會改制問題及鄉鎮農會問題之剝析,並藉以研究其應予改進之建議。最後本論文對象鄉鎮農會所依據組織之法令:農會法及改進台灣省各級農會暫行辦法,關乎鄉鎮農會組織及各項業務甚大,筆者亦將之編訂於第五章後之附錄,俾供參考。
4

台灣區民營貿易公司外銷功能之研究

陸庭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 研究目的 國際貿易為台灣的經濟命脈,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然而,此經濟命脈卻由於外商,尤其是日本商社的控制而影響了它的跳動,而這與台灣本國貿易公司之軟弱有著密切的關係。本項研究之目的,即在於探討台灣本國貿易公司對於擔負發掘及利用國際行銷機會、外銷產品規劃及發展、外銷融資及風險負擔等功能之實際擔負狀況;然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何加強本國貿易公司所應擔負之功能,俾可有助於達成整個外銷推銷之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項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為一種描述性、功能性的比較研究法。研究對象包括本國貿易公司、外銷中小製造企業及日本商社。 由於有關本國貿易公司外銷功能之次級資料極為有限,故除了一些統計資料及有關法令規定,絕大部份的資料皆係利用人員訪問調查法對上述三種研究對象進行抽樣調查訪問而得之原始資料。 在結構上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對問題本身、研究目的與範圍、研究設計與方法等項加以介貂;第二章台灣對外貿易背景之分析,探討本國貿易公司、外銷中小製造企業、日本商社的特徵及日本商社經營台灣對外貿易之概況;第三章發掘及利用國際行銷機會之功能,以本國貿易公司對外銷市場的瞭解程度作一因變數,探討它們擔負這方面功能的狀況;第四章外銷產品規劃及發展之功能,探討本國貿易公司對外銷產品之瞭解程度,新產品發展與品質控制、品牌、包裝及服務策略之擬具功能;第五章外銷融資及風險擔負之功能,探討本國貿易公司對國內外廠商之融資與風險擔負方面的狀況;第六章結論與建議,為本文的總結。 三、結論與建議 由本項研究所得結果,可得兩點結論,即本國貿易公司的規模過小及普遍的缺乏國際行銷管理觀念,以致於無法盡善的發揮各項外銷功能,因而被日本商社取而代之,代替本國外銷中小製造企業擔負各項外銷功能,並進一步控制了50%以上的台灣對外貿易。 依此二項結論,本文建議籌設大型貿易公司,由政府指定專業銀行負責融資,改進國際行銷管理觀念及開放中央信託局為民營。
5

Yes-No Ques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 -- Between Form and Function

陳欣薇, Chen, Hsin-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漢語是非問句形式與功能的對應關係。透過對現實生活中對話的研究發現,說話者依對所提問問題裡命題的確定程度高低,他會選擇四種不同類型的是非問句來表達。而這四種問句依確定程度低到高呈現了從正反問句、語助詞問句、附加問句、到直述問句的排列。另一方面,從句子的結構來看,依問句裡所含的句子種類和疑問詞和提問命題的距離綜合分析發現,問句所帶的疑問語氣從強到弱也呈現了從正反問句、語助詞問句、附加問句、到直述問句的排列。換句話說,當說話者對所提問問題裡的命題確定程度愈低,他選擇的問句所帶的疑問語氣愈強,反之亦然。這證明了語言的形式與功能間的確存在著恆常的對應關係。 / Abstract The present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function by investigating four types of yes-no questions, namely A-not-A questions, Particle questions, Tag questions and Declarative ques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 A scale is found in terms of the speaker’s certainty concerning the proposition being questioned about by examining real-life conversations. The speaker’s certainty is shown from low to high in an ascending order going from A-not-A questions, to Particle questions, to Tag questions and finally to Declarative questions. This scale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the result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designed to collect native speakers’ responses toward the four question types in different contexts. Along with evidence from the sentence types involve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terrogative device and the proposition, the interrogative force of the question types is shown in the reverse order of the speaker’s certainty scale. The question forms in terms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terrogative device and the proposition can be integrated to the Proximity Principle, which states that the closer two linguistic entities are in meaning, the more they will exhibit temporal/ spatial proximity at the code level. In pragmatic terms, when a speaker chooses the question type which carries higher interrogative force, he intends to show lower certainty concerning the assumption. This const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orm and function of yes-no ques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 gives support to the vie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guistic form and function is not arbitrary.
6

癭氣(甲亢)的中醫文獻整理與研究

楊健才, 01 January 201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7

華語人物分類詞之社會文化意涵 / The Social-Cultural Significances of Mandarin Classifiers

宋千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華語乃具有「分類詞」的語言,華語人士在溝通時利用分類詞為人物分類,溝通乃人我互動,既是客觀行為,也關涉主觀態度,分類詞的選擇足以顯現華文化的價值觀。華語人物分類詞隨世代推移亦迭有消退與增生反映文化、價值觀的傳統與新變。本論文旨在探討華語人物分類詞的文化意涵,辨明語言表層現象背後的文化深層結構。 本論文的研究議題包括:人物分類詞於固定的形式語意指涉之外,是否有功能意義?如果有功能性意義,華語人士在擇用分類詞指涉人物時社會文化的宰制條件何在?華語人士擇用分類詞指涉人物可表達何種態度、達成哪些溝通目的?世代變遷之下人物分類詞的功能意義是否有變異或變遷?是否有所增長、消退、創用、維持?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有二,一為歷時研究,一為共時研究。歷時研究旨在區辨人物分類詞的種類,說明個別分類詞的意義以及歷代使用情形。共時研究旨在瞭解世代變遷與語言變遷的關連,分辨華人價值觀是否隨時代改變而變動,釐清現代華語人士在指涉人物時擇用分類詞背後的原因,並觀察語言使用情境與分類詞的選擇的關連。歷時研究與共時研究互相對照,以期瞭解分類詞使用的世變,以及分類詞彰顯的華文化價值觀。 歷時研究採文獻蒐集法,利用語料庫檢索上古、中古、近代、現代書面語料之人物分類詞。歷時研究以《上古漢語標記語料庫》、《中古漢語標記語料庫》、《近代漢語標記語料庫》、《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以及素語料庫《古漢語語料庫》為語料來源,耙梳典籍文獻以及歷代辭書,以釐清人物分類詞的詞語來源及指涉意義。歷時研究並探索人物分類詞的種類,以及比較歷史時期與現代時期分類詞的用法、功能之異同增減。歷時研究觀察歷史文獻中顯示人際意義的華語分類詞,分為指涉個體人物的分類詞與指涉群體人物的分類詞,指涉群體人物的分類詞有分為具有社會評價的群體人物分類詞以及顯示社會連結意義的群體分類詞。本研究據余英時(1984)、文崇一(1989)、彭泗清(1993)、傅佩榮(1999)、徐復觀(2003)對華人價值定位的主張,以及楊中芳(1994)、黃光國(1984、1991、1999、2005a、2005b)、危芷芬(2000)對華人的人際關係的看法,以華文化價值觀區分華人評價人物價值的價值維度有六,其中道德維度、知識維度、財富維度以及權勢維度四個維度關涉俗世人物,神聖性則關涉個體之聖俗,集團大我共同性則關乎群體成員之間的聯繫。 共時研究以歷時研究及先導測試(pilot test)為基礎,以探討現代漢語的人物分類詞使用情形。從先導測試得知道德維度、知識維度、財富維度、權勢維度以及神聖性有等級之分,道德及知識維度有正負、高低,財富及權勢維度有多、中、寡及強、中、弱之分,神聖性有高低有無之分,依據維度挑選符合各維度正負、高低、多寡、強弱趨向的人物名詞。本研究亦經由先導測試取捨要測試的人物分類詞,由先導測試發現有些人物分類詞為晚近才成為人物分類詞如「坨」,便納入研究。此外,依據陳志信(1997)、黃光國(1984、1991、1999、2005a、2005b)主張「尊尊」「親親」為文化價值之所在,先導測試從「親親原則」、「尊尊原則」得到畫分人際圈子顯示社會連結的群體分類詞如「門」「派」「宗」等。從先導測試獲取施測的人物分類詞和人物名詞,做為本論文共時研究的設計基礎。 共時研究蒐集當代口語語料,觀察現代使用分類詞的習慣。共時研究探討今日的口語表現,以明語言的變遷,以及語言背後支撐語言表現的華文化價值觀,並對照訪談語料與語料庫現代書面語料,分辨現代分類詞的多元功能。共時研究區分華人評價人物價值的價值維度與歷時研究相同,皆為道德、知識、財富、權勢、神聖性以及集團大我共同性六個價值維度。 共時研究採訪談法蒐集口語語料,以長程深度訪談調取當代華語人士口語語料。訪談對象共36名,受訪者的社會變項依據年齡、教育程度區分。年齡層分為老年(60歲以上)、中年(40—55歲)、青年(18—30歲)三的年齡層,教育程度分為高教育程度(大學及大學以上)、中教育程度(高中)、低教育程度(國中及國中以下)三個教育程度。共時研究訪談問題為檢測受訪者對名詞與分類詞共現的選擇,並瞭解說話者擇取分類詞的理由。訪談問題分為由受訪者主動提供答案的開放式訪談問題(open-ended questions)及由本研究者提供選項讓受訪者選擇的封閉式訪談問題(closed-ended questions),訪談問題利用個體人物名詞檢測分類詞與名詞共現,問題共三部分,每部分之下另分題組。第一部份檢測人物名詞與個體人物分類詞之共現,第二部分檢測人物名詞與具有社會評價之人物分類詞之共現,第三部分檢測名詞與顯示社會連結的分類詞之共現。 研究結果經量化統計及質性分析,證實本研究的假設(一)人物分類詞除了固定形式語意之外,的確有功能意義。(二)由於功能意義浮動,人物分類詞與名詞之間未必是固定共現關係。(三)人物分類詞的功能意義受華文化的「親親原則」與「尊尊原則」宰制。(四)華人利用分類詞指涉人物以滿足文化功能、社會功能及語用功能。(五)分類詞的功能意義的確隨世代變遷而有所增減、創用、維持。本研究並發現,雖然分類詞與名詞的共現有其規則,但是說話者於溝通時未必遵循分類詞與名詞的共現規則。說話者違反分類詞與名詞搭配常例,以傳達讚揚、貶抑、嘲諷、玩笑、友善、不友善等溝通目的。 最後本論文藉歷時研究及共時研究瞭解語言的使用功能反映溝通的情境特色,華語指涉人物的分類詞區分個體與群體之尊卑、親疏,其背後深層結構乃是華文化崇尚人際協合(solidarity)的「親親」原則,以及明辨社會位階(power)的「尊尊」原則兩大禮制精神。華語分類詞隨世代推移而有更迭,詞語的文言化、新興詞的出現、方言逆向入注等現象證明語言與時俱變。分類詞的增生、消退、維持、創用反映華人社會真實狀況,印證語言為滿足社會的需求而不斷變化。
8

公司治理對盈餘的監督與評價角色影響之研究

蔡孟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盈餘反應係數 (盈餘之評價功能) 與盈餘酬勞反應係數 (盈餘之監督功能) 相對大小與公司治理之關聯性。 實證結果發現,公司規模越大與董監持股越高的公司,會計盈餘的評價角色重於其監督的角色。 相反的,當資訊不對稱以及席次偏離倍數越大時,公司的會計盈餘之評價功能越弱。 / Earnings have two important roles, valuation and stewardship.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valuation and stewardship has not been examined closely by existed stud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ll this gap. My findings show that larger firm size and greater amount of stock held by the board increas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valuation role of earnings. In contrast, more sever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larger control deviation increas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stewardship role of accounting.
9

數位時代中多媒材的互動與搭配:以故宮主題式網站為例

黃齡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數位時代的到來,浮現出一項重要的議題:多重形式的出現以及彼此如何搭配的問題。本研究問題為:網站中的不同媒材如何互動與搭配? 本研究以關鍵性抽樣策略對故宮主題式網站做深入的文本分析,並嘗試歸納其中多媒材互動與搭配的邏輯。研究結果發現:(1) 本個案透過「空間化的書寫」展現圖文的高度互動;(2) 圖像較常被用來表達文本功能上之變化,文字較被用來表現認知功能中敘事性以及概念性的意義潛能,透過圖文意義潛能交織,共享一完整之意義;(3) 當圖文共同表達認知功能時,圖像被用來呈現概念性的靜態細節描述,文字被用來呈現敘事性的事件過程。此個案中,圖像雖也可以表達敘事性,卻侷限於對話框的形式,仍需依賴文字內容的填補;(4) 當圖文共同表達人際功能時,圖像可透過各種細微的空間媒材變化而暗示人際功能的線索,然而,文字的呈現卻只能侷限於觀點與語氣的變化,仍需圖像功能的暗示補充,另外,當共同表達人際功能時,圖文卻產生了不一致的意義潛能,圖像暗示權力平等親切的人際意義,文字卻暗示了由上而下之權力關係;(5) 人際功能的不一致的狀況還發生在選項中,但也藉由和諧與搭配組合的對比,暗示了接下來可能之閱讀軌跡;(6) 故事中主要行動者與當下行動者的轉換主要是以空間媒材的變化而呈現,本個案中,故事中主要行動者的呈現被配置在版面左下方,而當下行動者則是以版面顯著性呈現,相對而言,文字較無法呈現故事中主要行動者與當下行動者的轉換。 另外,閱讀軌跡的分析中,可發現由時空媒材所組成之物件其搭配組合,空間媒材較被使用來呈現人際與文本功能之變化,時間媒材較被使用來呈現認知功能之變化,透過兩者相互變化的交織,共同構成了邀請使用者之意義。最後,也發現不同頁面間的不同媒材產生形式與內容之互文性,後頁的圖像可實現前頁文字的文本功能,以及對比句法配置的呼應。
10

出售不動產資訊內涵之研究-功能固著假說檢驗

陳群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證管會法令規定公司出售不動產應於三日內公告之,此為該事件首次公告,其後該季之季盈餘中亦將包括出售不動產損益,此為再次公告。投資人如果只注重底線數字,而不深究其數字背後的含意,則該資訊再次公告時,投資人仍然會對包含在底線數字中的出售不動產損益產生反應,此為功能固著假說之現象。本文探討我國證券市場對出售不動產事件是否存在功能固著之現象,實證結果發現:1.出售不動產事件之首次公告,確實會對股價產生影響。2.再次公告出售不動產損益時,仍會再次對股價產生影響,證明投資人對出售不動產事件存有功能固著情形。3.投資人的精明程度並不會影響資訊再宣告時的股價反應,因此無法證明我國證券市場符合擴大功能固著假說。4.公司規模會影響資訊再宣告時股價反應的程度。 / The 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 in Taiwan requires that the sale of real estate by a firm should be announced within two days of the transaction. The sales revenue of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will be publicized again when the quarterly earnings are released. In an efficient market, the price will simultaneously and fully reflects the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However, if investors react once again to the sales revenue of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at quarterly earnings announcement, the market has functional fixation phenomen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istence of the functional fixation phenomenon through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illuminate: (1) Market price reacts to the announcement of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2) The functional fixation hypothesis cannot be rejected based on the reaction of the market prices to the sales revenue of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at quarterly earnings announcement. (3) The extent of sophistication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does not affect the reaction of stock prices to the sales revenue of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at quarterly earnings announcement and therefore the extended functional fixation hypothesis is rejected in Taiwan security market. (4) Firm size affects the extent of market reaction to the sales revenue of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at quarterly earnings announcement.

Page generated in 0.048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