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地區勞力市場中的職業性別階層化--職業社會經濟指標(SEI)之性別差異 / Occupational Gender Hierarchy in Taiwan Labor Market--Gender Differences in Socio-Economic Indexs of Occupational Status

勞力市場中不論在勞動者性別組成與勞動者教育程度上長期以來皆有顯著的改變,女性大量進入勞力市場,使得勞動力性比率的大幅下降;台灣長期的教育擴張,造成兩性勞動者教育程度均顯著提升,甚而到近年來,女性勞動者之教育程度逐漸高於男性。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試圖探討,女性勞動者的大量進入,以及女性勞動者教育程度的提升,對兩性職業地位的分佈是否也造成顯著的影響?
回顧眾多相關文獻與理論後發現,目前解釋勞力市場中兩性職業地位不平等之相關文獻與理論,約略可分別從結構面與微視面來將之分類,也因此,本研究分別從結構面與微視面來做討論,在結構面上,主要以職業為分析單位,分析兩性職業結構之差異。在微視面上,則分別從長期趨勢與世代變化兩方面來分別探討性別、教育程度別與年齡別勞動者之職業社會經濟指標差異。
在使用資料上,本研究使用主計處之「人力運用調查」及「人力資源調查」,民國67-94年每年五月之資料,同時也採用Ganzeboom et al.與Ganzeboom and Treiman(1992,1996)依據國際標準職業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 簡稱ISCO)所建構之兩套職業社會經濟指標量表(International Socio-Economic Index of Occupational Status簡稱ISEI)使每一勞動者除有本身之職業外,同時也指定一職業社會經濟指標分數。
研究結果發現,兩性之職業分佈有相當大的差異,大體而言,男性之職業分佈狀況較為穩定,而女性之職業分佈狀況較能反映長期台灣產業結構變化,而男性有相當大部分勞動者集中於藍領技術性的職業中,女性則是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勞動者集中於事務性工作此類低階白領的職業中。在微視層面上,則可發現在大部分的分析中女性之職業社會經濟指標分數均高於男性,乃因相較於男性大量集中於職業社會經濟指標分數較低的藍領技術性職業,女性則多集中於職業社會經濟指標分數較高的事務性工作中。除此之外,長期的教育擴張,使得勞力市場無法吸收過多高人力資本人才,「文憑貶值」現象在教育程度越高者身上程度越嚴重。此外,在薪資分析上,發現即便在女性百分比相當高的職業中,女性薪資仍遠低於男性。然兩性薪資差異逐漸減少中。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254019
Creators劉松燕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