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羅近溪《四書》詮釋研究 / A study on Luo Jinx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ur Books.

羅近溪之學以圓熟通透著稱,其經典詮釋展現思想家自成一格的思路。本論文旨在研究近溪《四書》之詮釋,以了解近溪《四書》學一貫之理路。依近溪之《四書》學:《中庸》、《大學》為孔子親作,先後次第依序為《中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強調「先天性地」之肯認,為內聖之根據,「天命」信仰之所在;《大學》重「聯屬天下為一體,立外王之規模,並從「至聖格則」與「講學」來談「格物」;《論語》則與《易經》互為文本,「仁」即「乾之生生」,「時」可分為「生生之時」與「因時」,「克己復禮」則釋為「能己復禮」,工夫重在「復以自知」;在其《孟子》詮釋中,「赤子之心」朗現「天命之性」,「形色天性」重「身」為聯屬天下之本,「良知」為「孝弟慈」意義下的「知愛知敬,《四書》義理相通。
近溪之《四書》詮釋,以「見心事」、「得口氣」為體貼聖賢之旨的竅門,以「仁、禮兩端」為內在之理路,仁為「生生之本體」,禮為「天命」,落實之則為「聖賢格則」,合「仁禮兩端為一體」之關鍵在「悟得透」、「信得及」。近溪亦要求聖學當下朗現於此「身」,並認為不容已地實踐是體仁之下必然的要求,以「孝弟慈」通天下萬世為一體而「聯屬天下以成其身」,如此方為「一貫」,始能「了結孔子公案」。
近溪的《四書》詮釋,對於明道、朱子、陽明、心齋、顏鈞有所繼承發揮,看似有調和朱、王之折衷傾向,實則為進一步的發展,能成一家之說。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912010
Creators陳俊良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