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金融自由化,銀行業市場結構,支出偏好行為與經營績效之研究 / Deregulation, A study the Bank Industry Market Structure, Expense preference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金融自由化,係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是一個無法避免的過程,也是政府多年來追求的政策目標,其主要的動機,是藉著市場機能代替政府的管制,加速改善金融機構之經營體質,提高經營效率,發揮銀行業應有之仲介功能,進而增進資金有效分配與經濟的穩定成長。
銀行部門的風險, 對日後金融檢查構成重要的挑戰。 由 S-C-P的分析中,確實在銀行產業,存著相互的關係。尤其是金融自由化、國際化,銀行主管者有更大的
權衡行為,這種行為可以透過組織中的制度設計,消除經理人的費用偏好與風險規避的誘因,以成立「費用中心」對於各部門的費用進行考核,再利用分紅持股方式,消除經理人支出偏好的行為。其次,本國銀行的利潤明顯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本國銀行應設法降低利率的風險,其途徑:
(1) 業務多元化:以減輕對中小企業或消費性放款的依賴,應另闢財源, 如:增加證券、金融商品的創新,開發低利資金來源(如 NOW 帳戶,公債存款),以減低成本。
(2) 建立風險檢控制度,成立「利率預測」及「資產負債管理」等專責組織的機構,以掌握未來金融環境的脈動與擬定因應策略。
銀行管理者在決策「市場佔有率」的多寡與分行家數有顯著之關係而與利潤率無明顯相關,本研究重點在於銀行間的差異,而非銀行內的差異,可以推論:急於擴張新分行據點或海外分支機構,其結果與獲利性無關。管理者經營目標非以短期利潤最大為考量。可能因為公營銀行很少關心其競爭者的存在,不太考慮其競爭者究將採取何種相對的行動。有時雖知悉其競爭者所採取的行動與決策,除非是有重大事件,不然公營銀行不會考慮猜測適當的反應行動以採取應付或抵制的方式。 由
於公營銀行 (1): 規模、資產都很大,組織頗為複雜, 參與決策者人員很多,花費相當的時間,因此,除非市場競爭者之行為,確實會嚴重影響到市場,(包括市場佔有率及利率價格),銀行不會有什麼猜測反應。(2): 業務管理上, 已形成一定規程, 都不願因競爭者行動而反應,破壞其管理程序。 (3): 最高決策與管理者,希望過安定而恬適生活,不願多事, 蓋恐風險太大,得不償失。 所以從 S-P (結構-績效假說), 市場結構會影響銀行長期獲利能力,具有獨占力之銀行,會以損失風險最小作代價,有系統降低風險。在承貸放款時,其大多持有風險性資產較小,只針對安全性高,有充足抵押品放款貸放。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084
Creators張麗娟, Chang, Lee-chua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