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冷戰後中共與印度雙邊關係之研究

提 要
冷戰結束後的市場經濟與區域和平發展模式,型塑了中共與印度迅速崛起的有利機勢。在中共建構世界強權的戰略思維中,也從冷戰時期的軍事安全觀,轉變到以經濟發展為主軸,所建構的「睦鄰外交」新安全觀政策上,帶動了中共綜合國力的提升。另對印度而論,自從獨立建國半世紀以來,以其低廉的人力成本與科技產業的發達,建構了「立足南亞、面向印度洋、放眼全球」的戰略態勢。中印關係的發展也在這種國際局勢調整的環境中,形成了一種競爭與合作的詭譎氣氛,其間互動關係的影響,除將牽動各自的國家安全與戰略基礎外,更將延伸到南亞地區的穩定與發展。
綜上所述,本論文係以冷戰後的中印關係為基礎架構,因應世界格局的調整,首先從探討中印關係發展的歷史回顧為開端,循序探討六○年代因西藏問題與邊界爭議造成彼此以軍事對立的交惡時期,直至冷戰結束,中印雙方關係開始回溫。911事件後,基於反恐的需求,中印進而採取和平穩定、互利雙贏的模式持續加強經濟發展,尤其在2000年至2005年藉由雙邊貿易加速增長,以及在外交政策上基於和睦相處的原則,都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展現較靈活和現實的態度,並主張以國際組織參與及互信機制的對話代替對抗,此一調整,對增進雙邊關係實具催化的功效。

2006年中印雙方更在「中印友好年」的基礎上,發展政治、經濟、文教與軍事等各方面的交流互動活動,為兩國建構起和平穩定的發展模式,然在和平相處的背後,中印均有意藉由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力量,期盼在世界舞台上扮演大國的地位。因此,中印經貿與戰略資源競合、南亞戰略利益競逐、中巴關係、核武發展、印美互動及邊界與西藏等問題,均將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南亞情勢與國際局勢影響至為深遠,這正是本論文所要探討的重點。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981004
Creators蔣金城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