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影響現金增資折價之因素探討

本研究主要樣本為台灣地區85年至91年上市櫃公司發行現金增資之案件。先探討台灣現金增資案其承銷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以及根據實證模型推測衡量非最適承銷方式選擇之殘差值。再探討台灣現金增資案之折價影響因素,找出何種特性的發行公司及增資案條件將影響折價幅度。實證結果為:
現金增資發行公司之法人持股比例顯著的影響承銷方式的選擇,當公司法人持股比例越高(低),在發行現金增資時,公司越會採用公開申購(詢價圈購)的承銷方式。

現金增資前市價異常報酬率、同時期的IPO折價幅度以及公司是否為電子業皆顯著的支持符合假說,分述如下:
(1) 公司股票在現金增資定價日前市價異常報酬率越高(低),其折價幅度將會較大(小),支持Gerard and Nanda(1993)所提出的假說,也就是所謂的以急遽跌落的價格來訂定現增價格,將會低估真實的折價程度,使我們觀察到的折價幅度將會變小。
(2) 同時期IPO的折價幅度越大(小),其辦理現金增資之折價幅度將越大(小),顯示現金增資折價幅度會被同時影響IPO與現金增資折價幅度的影響因素所影響。
(3) 當現金增資發行公司為(非)電子業時,其現金增資折價幅度較大(小)。意即電子公司之景氣循環大,造成不確定性較高,且一般投資大眾對於電子產品其生產過程背景較不易了解,造成投資時的風險較大,所以電子業在發行現金增資時,會有較大的折價幅度。

實證結果得出,非最適承銷方式選擇之殘差值、公司規模、以及股票波動性皆顯著的不支持理論假說。顯示台灣在本段樣本期間之市場實際狀況不支持理論假說。分述如下:
(1) 理論上,公司發行現金增資時,非最適承銷方式選擇之殘差值的程度越大(小),其折價幅度將越大(小),然而實證結果卻相反,不支持此一假設。
(2) 公司規模時常用以代表公司的資訊不對稱程度以及不確定性程度,公司規模越大,代表資訊不對稱程度較低,不確定性較小,因此,理論上公司規模越大(小),現金增資折價幅度將會越小(大)。然而實證結果卻不支持此一理論。
(3) 現金增資前的公司股票波動性代表公司價值的不確定性,波動程度越大,不確定性程度越高,因此,理論上現金增資前的公司股票波動性越大(小),現金增資折價幅度將會越大(小)。然而實證結果亦不支持此一理論。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2357031
Creators林宜蓁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