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嘗試分析王禎和小說《玫瑰玫瑰我愛你》人物對白中的語碼轉換現象
,探討文本中轉碼的社會語用策略與功能、轉碼的結構形式、以及語種變換的類別。希望藉由本研究歸納出的台灣華人語碼轉換的規律性與通則,為日後華語文教學與教材編撰上提供參考價值。
本論文的分析框架建立在Gumperz (1972,1982) 提出的情境型語碼轉換 (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 )、隱喻型語碼轉換(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對話對話型語碼轉換(Conversational code-switching),Poplack(1980)提出的句間語碼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句內語碼轉換(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附加語碼轉換(Tag switching),以及Leech(1983)的語篇修辭(Textual Rhetoric)與人際修辭(Interpersonal Rhetoric )的觀念。
總計文本中的轉碼語料共有282筆。研究結果如下列所述。首先,文本中的語種變換類型有:國語轉閩南語、國語轉英語、閩南語轉國語、閩南語轉日語、閩語南轉客語、英語轉國語。分析結果顯示台灣華人以國語轉入其他語言的比例最高(占63.4%),其次是以閩南語轉入其他語言(占30.8%)。相較之下,以其他語言母體語或鑲崁語的轉碼比例偏低。另外,國語和閩南語之間的互轉是文本中台灣華人最常使用的語碼轉換方式,其主要因素與台灣的政治、族群和社會變遷相關。
在句間語碼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句內語碼轉換(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與附加語碼轉換(Tag switching)中,句間語碼轉換占80.0%比例最高,句內語碼轉換居次(占16.0%),可能是因為句間語碼轉換較不像句內語碼轉換,需要較多文法上的技巧問題,所以對人們來說比較容易。附加語碼轉換在文本出現的比例僅占4.3%。
在情境型語碼轉換 (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 )、隱喻型語碼轉換(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與對話型語碼轉換(Conversational code-switching)中,隱喻型語碼轉換高達80.1%;而情境型和對話型語碼轉換總共僅占19.9%,其中情境型語碼轉換占12.1%,對話型語碼轉換占7.8%。在情境型轉碼中,國語轉閩南語占3.2%,國語轉英語占5.7%,閩南語轉國語占2.5%。隱喻型語碼轉換中,以國語轉閩南語占41.8%及閩南語轉國語占23.0%比例最高。
本研究發現文本中轉碼被運用於語篇修辭的比例略高於人際修辭。就語篇修辭而言,分析結果顯示語碼轉換在語篇修辭中計有:訊息有無(添加訊息、詢問)、全面瞭解(解釋、糾正、確認、澄清)、比較、話題轉換(主題、段落)及指涉(具體、替代)等五類11項功能策略。文本中的語碼轉換大部分是為了要對訊息做入碼運作(Processibility Principle),占34.0%,表達原則(Expressivity Principle)占29.2% ,清晰原則(Clarity Principle)占25.9% ,經濟原則(Economy Principle)占10.9%。
語碼轉換在人際修辭社會情境中的使用大多是為社會面向的目的(占人際修辭總語料的87.4%),比場合面向(12.6%)高出非常多,顯示在人際修辭中,轉碼主要的目的是處理人際關係,而不是應付場合條件之所需。在社會面向中,語碼轉換所占的比例多寡順序為:社會標記(41.5%) > 態度(26.7%) > 社會距離的順應調整(19.3%) 。
小說中的語言與文化對於華語教學而言是現成有趣的教材。所以筆者認為小說文本應可運用在華語教學上當作教材使用,以教授外籍學生華語文本賞析的技巧,並了解小說作者或文本人物言語行為的真正社會語用意圖。
關鍵詞:文本分析、語碼轉換、混碼與夾碼、社會語用、華語文教學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9161006 |
Creators | 林龍吟, Lin, Lung Yin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