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國際型企業財務報表管理之實證研究

依照我國證券交易法等相關規定,上市上櫃公司必須公佈月營收、季報、半年報、年報等,這些定期報表主要母公司作為主體;每年的年報則必須同時以母公司及合併報表為主體。本論文推論,企業在此制度之下容易運用以下之營運模式:
1. 許多在海外具轉投資事業的上市櫃公司會採用「台灣接單,海外出貨」的營運模式,以便在期中顯現平時業績。
2. 利用與子公司關係人交易,塞貨予子公司,使母公司個別報表呈現亮麗的營收數字及成長率。
3. 塞貨或賣原料予子公司生產,壓低母公司報表存貨週轉率,而集團存貨週轉率會較高。
4. 企業可能傾向將負債置於子公司;而於國際佈局的企業,運用負債形式進入海外,使母公司報表呈現較佳的財務狀況。
本論文依照我國上市櫃公司國際化的組織策略或分工策略、財務報表主體、免稅天堂的國際租稅規劃意義等因素,探討我國國際策略企業的潛在財務報表管理的行為與現象。
本論文實證結果如下:
1. 台灣上市櫃公司為了顯現績效,普遍存在「母公司接單、子公司出貨」及「台灣接單、海外出貨」之現象。
2. 並無法證實,關係人交易與國際佈局對季營收成長率高低之影響。
3. 證實上市櫃企業母公司存貨週轉率顯著高於集團存貨週轉率;且將存貨囤積於子公司,增加母公司營收業績,為普遍現象;海外投資帳面值相對比例高的上市櫃公司,這種現象較為明顯亦獲得證實。
4. 證實台灣上市櫃公司將負債列於子公司為普遍的現象;海外投資相對比例多與海外子公司較多的上市櫃公司,此種現象程度亦較明顯;而投資中國大陸的企業此種現象亦較明顯。
整體來說,我國上市櫃公司公告財務報表時,平時採用母公司為報表主體時,等於提供一年的空窗期予上市櫃公司,利用國際化組織安排,進行財務報表管理,導致投資者所獲取資訊透明化不足的財務報表資訊,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353015
Creators莊秉中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