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七七事變前後中共策略路線之研究-民國廿四年-廿七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蔣總統明確地照示:世局的重心在亞洲,亞洲的重心在中國。中共之竊據大陸,為亞洲禍亂之根源。(注一)中共問題之認識,為現今對付共產主義所不可或缺的任務,因此本文選就中共問題作為研究的範圍。
在中共發展的歷程中,雖然一度建立江西蘇維埃偽政權,但國民政府第五次圍剿的成功,卻使共黨趨於覆亡的地步。處於此种危境,如何求得一條生路,成為中共極為重要的關鍵。本文主要探討民國二十四年夏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決定統戰路線起,至二十七年冬中共六中全會止,共黨策略路線之運用。這個策略路線,就是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標幟。
全文分為七章。日本的侵華,是中共策略施展的背景,第一章先簡述日軍侵略的概況,其次說明中共對日本侵略的態度。當時的情勢是這樣的:日本企圖滅亡中國,中共卻乘機叛國,以保衛所謂無產階級祖國的蘇聯。
第二章分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背景。由於西方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及東方日本在中國的侵略,使蘇聯感到遭受帝國主義包圍的威脅,於是透過第三國際七次大會,決定了反帝統戰的策略路線。不僅要突破列強的包圍,並進而促成法西斯集團與民主集團的戰爭。中共當時處於流竄途中,共產國際的決議,亦正適合其需要。因此無論是國際局勢,或中共本身,都有採取統戰策略之必要。
第三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析論中共如何提出及促其實現。針對國內的情勢,中共高唱著「抗日不剿共」的口號,作為求生的基礎。在策略轉變初期,共黨實際上未能達其目的,因而積極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請求在國民政府領導下共同抗日。
除宣傳外,共黨並從事實際的行動。第四章探討中共的中立戰術,就平、津、上海幾個重要的組織,以及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說明中共如何利用國人的愛國情緒來推展其統戰工作。
第五章分析中共的輸誠。在策略的運用上,共黨放棄了武裝暴動的政策,宣稱服從國民政府的領導,向政府投誠。共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共黨份子亦參與國民政府及國民參政會,表示忠誠地共赴國難,願為三民主義之實現而努力。
第六章析論中共策略路線的本質,因為共黨在表面上雖表示許多歸誠的姿態,實際行動並沒照其諾言,而另有其陰謀,企圖利用國難發展壯大,以奪取政權。在抗戰的過程中,中共就是照其陰謀計劃,進行叛國的行為。
最後一章結論,記取此一事實的歷史教訓,貢獻於自由世界的反共鬥爭。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9300
Creators余義章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