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影響地方財產稅收因素之探討

近年來,我國財政收支嚴重不平衡,地方政府相較於中央財政問題更困窘。由歷年來賦稅依存度或稅收資料顯示,地方賦稅收入並無法足夠支應地方支出,加上因為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各縣市財政收入不平衡,造成貧窮縣市之財政狀況更為艱辛,須依靠中央政府之補助款才得以提供地方事務。
本研究探討各地方財產稅之影響因素,因財產稅占各地方政府之賦稅收入之大宗,加上探討地方稅建制之文獻均認為財產稅最適合最為地方財源收入,故本研究藉由探討影響地方財產稅收之因素,分析我國地方政府財政制度之現況與困境,並對目前我國地方財政之困難提出建議。
本研究將影響地方財產稅因素分為經濟因素、人口因素、治安狀況、商業情況與房地產市場狀況,利用台北市、台北縣、高雄市與台中市民國81-93年之資料,進行實證分析。因本研究所採用的資料涵蓋4個轄區與13個年度,故計量模型採用Panel Data模型,Panel Data模型不僅可以分析解釋變數對財產稅收之影響程度,利用固定效果模型 (Fixed Effect Model) 更可以得知4個轄區之地方特定效果與時間效果。
根據實證結果顯示,我國地方財產稅具有明顯的地方特定效果與時間效果,表示地方財產稅容易受到各地人文地理制度之不同、地方無法量化之特質、土地政策的變動與總體景氣之影響。對於財產稅易受土地政策的變動與總體景氣之影響,我們合理懷疑其原因是因為本研究所稱之財產稅中含有土地增值稅與契稅兩種機會稅,才導致財產稅收會受到景氣變動之影響,經由實證分析結果驗證我們的論點,土地增值稅與契稅相較於地價稅與房屋稅易受整體經濟與土地政策變動之影響。
我國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從實證結果亦能發現財政水平不均之情況,觀察固定效果發現台北市相對於其他轄區財產稅收較多,其原因可能為台北市為我國首都,人文地理與經濟發展情況均較其他轄區進步的地方特質效果所導致。透過本研究時間效果之分析,顯示地方政府若欲以降低該地區犯罪率或活絡該地之商業活動等僅具地區性之經濟活動來增加財產稅收,是較無效果的。地方財產稅收之增加主要仍須倚靠國家整體經濟景氣活絡,或以土地政策誘導房地產市場交易,是較可行的方法。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255025
Creators吳亭瑩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