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葛洪道《抱朴子.內篇》道教思想研究

道教的形成包融原始宗教信仰巫術、黃老之學、神仙方術等,為中國民間廣泛信仰的宗教,亦即中國的三大宗教之一。在東漢末葉,張道陵倡導五斗米教,這就是道教的開端,而其理論體系仍不盡周全。此后魏伯陽雖著成《參同契》,假借爻象論述作丹之意,而其辭意晦奧,常人不易明曉。直到葛洪之出,才將自古流傳的延命養生之說、丹藥煉制之方、卻禍祛邪之法及神仙等各種方法,做一綜合性、系統的整理,著成《抱樸子內篇》之后,道教才能成為一具備理論體系的宗教。本論文為了解道教這個理論化過程,便選擇葛洪《抱樸子內篇》一書,研究其主要思想和理論基礎。
本論文為了深入葛洪道教思想的結構和其理論根據的來源,在資料上,不僅考究葛洪的其他著作,并且又溯源其前時代,并及於同時代較重要具有代表性學者的著作,加以比較。借以了解葛洪道教思想的淵源,及其本身的理論特色。本論文約九萬字,共分九章探討,其重點在於道論、氣論、神仙養生論、鬼神法術論。在道論上,葛洪本著老子的宗旨,以道為宇宙萬物萬事之本源,又繼承揚雄、王弼、何晏及郭象等的玄學風氣,進而以「玄」解釋「道」的微妙莫測,乃合稱為「玄道」。在氣論上,他綜合《管子》、《黃帝內經》、王充及《太平經》等之元氣學說,進一步綜合為其理論基礎的氣化思想。基於修煉的方法,他將這個氣化論擴大應用於長生不老之養生術中,提出能以服丹及行氣、導引、實精等內、外丹法成仙的見解。在神仙養生論上,他不僅確信神仙的存在,并且對神仙懷有能修學而成的信念。於是,他一生為了實現這個成仙的願望,不但盡力搜集和整理自古流傳的各種煉丹術及吐納、導引、寶精等內丹術書籍,而且又尋求且提出其成仙的實踐方法。他雖然提出各種養生術,但一貫堅持其金丹道派的立場,以服食丹藥為成仙之最佳途徑。關於神仙思想的來源,一般都認為是從戰國時代齊國(即山東半島地域)開始流傳的。本論文運用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認為中國古神話早有不死的信仰,影響及后來的神仙思想,這些神仙思想乃成為葛洪思想的骨架。在鬼神法術論上,「鬼」字原指為死亡祖先的形象;「神」字則原指為天上神聖、靈妙不可知解的現象,例如日、月、星、閃電光等等。而后來兩個字逐漸成為一個複合辭, 意謂天神、地祇、人鬼等。本論文據甲骨文的既載, 發現鬼神二字都在殷商時代已由這些原義脫離轉意為稍有畏忌、嫌惡的概念。到葛洪之時,鬼神更多含有邪惡之意。他有鑑於魏惡時期漫衍的鬼神精怪之風,而提出存思、文字、名字、經圖、氣功及法器等的法術,有關剋治鬼神的這些法術亦成為其長生不老方法之一。總之,葛洪的道教思想體系完備,是前此神仙道教學說的集大成,也對后來道教的發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影響深遠,故為兩晉道教教理史的要籍。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780
Creators金相哲, JIN,XIANG-ZHE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