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小泉構造改革-以郵政民營化為例證 / Analysis of Politics&Economy to Koizumi’s Structure Reform –Postal Privatization as an Example

1990年代懷抱經常收支與財政雙赤字的美國對日本戰略要求日本政治經濟的安定,並於2000年10月發表了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特別報告書”美國與日本-成熟的戰略夥伴關係”。對照報告書的建議可以發現幾乎是小泉構造改革的骨幹。
首先,小泉於選舉中誓言”打破自民黨的窠臼”而高票當選。主要是指對派閥的打破。小泉利用”經濟財政諮詢會議”為司令塔,統籌政策與法案的產出。並跳過一直以來須先經過派閥盤據的自民黨政調會的事前審查,也就迴避了派閥的勢力。然而由於支持”經濟財政諮詢會議”的內閣府成員多是各省廳官僚的外派者居多,因此,官僚的發言權便增強了,特別是有關於各省廳利害關係的提案時,常常被加以漠視。並且小泉的構造改革也常常遭遇官僚的陽奉陰違而改革不力。
至於小泉的郵政民營化改革,原意是將原來大部分用來購買國債而流向如特殊法人機構等公部門的郵政資金,藉由郵儲銀行與簡保人壽保險公司的股票上市轉而將資金流向民間部門,以促進經濟的活絡。不過,郵政民營化的過程卻遭遇派閥頑強地抵抗,小泉最後妥協,才使得郵政民營化法案在眾議院以五票之差通過,卻在參議院闖關失敗。小泉最後解散眾議院,訴諸民意,選舉並獲得空前的勝利。
然而由於特殊法人機構高薪的總裁職務是官僚退休後”官員空降”的好去處,官僚們當然想盡辦法維持相關制度。再加上既得權益者如郵政族及以較高租金出租郵局房舍給政府的特定郵局局長、害怕失去公務員身分的郵局職員等龐大抵抗勢力的反撲,郵政民營化至今只釋出11%的股份,89%的股份仍由國家持有,是實質上的國有企業。因此,郵政民營化並不算一項成功的改革。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1028610061
Creators李幸娟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