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都市服務設施意象之研究 / The image of urban service facilities

在現代都市的生活中,為了達到安全舒適與便利,經常需要配置許多都市服務設施來提供必要的服務,然而這些設施卻未必能讓所有人都樂意接受。一般而言,會在人們心目中留下清楚圖像的環境多半是值得回議會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這些意象通常都是正面的。雖然過去的受害經驗也可能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象,但人們通常會試著淡忘這些不好的經驗,因此都市服務設施不論具有正面或負面的效果,是否均會在居民對空間的認知結構中形成如「都市意象」般的設施意象?
環境意象的掌握是規劃工作中一項極為重要的課題,意象既是個人對其所具有空間知識的有意義選擇,其形式必然是被賦予了價值的結果,換句話說,由於人對環境的理解是透過知覺作用進行的,因此環境認知與環境意象的研究不但涉及了環境的實質元素、事件,更包含了個人或群體的情感屬性。因此,本研究即是希望從環境態度與環境認知的角度來了解民眾對都市服務設施主觀認知的社會事責,並利用意象圖的方式來探究居民對都市服務設施的認知結構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而經以面訪的方式對設籍於臺北市的242位居民進行調查後發現,在設施意象的建構過程中雖會受到外界資訊的引導與暗示,但是意象的內容卻未必會受到影響。再者,對受訪居民而言都市服務設施無非是公共設施的代名詞,且幾乎都是指對生活具有正面效果的設施,如果不是經常受到環境的刺激,並不會在意象圖中強調具有鄰避(NIMBY, Never-In-My-Back-Yard)效果的設施。在本研究的調查中也發現形成都市服務設施意象的最重要元素是商業及服務業設施,除了公用事業設施之外,各類設施的重要程度都會隨著空間範圍的大小不同而有所改變,而這些受訪者的都市服務設施意象在空間上不但有集中於居住地點、臺北車站附近以及臺北市政府附近等三個地區的趨勢,並傾向於將具有地方特色或當地象徵的設施表現出來,受訪者的設施意象亦多半會沿著主要的交通軸線延展而表現出與移動能力之間的某種關聯性。
除了調查組成設施意象的環境元素之外,本研究更將意象圖的繪製視為環境行為的表現方式,對可能影響個人環境行為的變數進行驗證,結果發現受訪民眾封環境議題的看法都可以被歸類到資訊、經驗、環境態度、動機、領域性與個人屬性等六個因子當中,而形成各個因子的變項亦可能因為不同得時空環境而有所不同,使得因子對個人環境行為產生作用的過程隨時可能產生變化並形成一種極為複雜的網狀結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773
Creators林啟賢, Lin, Chi-Hsi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