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銀行業合併與對企業融資影響之探索性研究

消極方面為解決台灣銀行家數太多導致的惡性競爭,逾期放款比率偏高,銀行資產品質惡化問題,避免衍生金融危機;積極方面則為適應直接金融取代間接金融,金融機構走向全球化、自由化、電子化、大型化的發展趨勢,改善銀行經營體質,提高其全球競爭力,因此不論政府部門或銀行本身這幾年皆積極進行銀行合併或尋求合併整合機會,甚至發展成異業結合的金融控股公司熱潮。這股銀行合併或金控風潮預期未來十數年將持續發燒,不久國內金融環境將迥異於現在的風貌,其所帶來的影響將十分深遠鉅大。
銀行家數因合併而大幅減少之後,金融競爭環境亦將因此發生較大的改變。銀行與借貸客戶雙方優劣勢條件將產生地位互易的問題,且銀行合併後其經營策略不可避免地將發生明顯的改變,尤其是授信政策是否會產生普遍緊縮的現象,因而影響到企業尤其是傳統產業、中小企業的融籌資行為,則是個值得擔心的問題。

本論文先探討國內銀行合併風潮成因、現況及未來發展,銀行授信有關的問題,再則藉由深入訪談銀行高階經營主管方式,探討銀行因不斷併購,家數大幅減少後最終是否會形成寡頭壟斷的金融環境與銀行經營策略的大幅改變,其對於企業籌資行為將產生何種影響;以及面臨這種金融環境的改變,企業該如何因應,提供一些建議。訪談結果得出如下結論:

一、為改善現時台灣銀行家數過多產生的過度競爭、銀行經營困難的問題,未來銀行業勢必進行整合合併。銀行家數將因此減少,銀行的競爭會回歸到比較合理的狀態,對於台灣金融環境的健全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銀行合併目的,除消極解決銀行過度競爭的困境外,更積極的目的在於擴大銀行規模、產生規模經濟,提高資本效益、降低營運成本以提高銀行的競爭力;異業結合的金融控股公司更可發揮交叉銷售的效益,產生範疇經濟。

三、銀行合併後的金融競爭環境會驅使銀行營運策略加速轉變,過去以企業金融為核心業務的經營策略將會調整,個人金融及無風險的代理業務比重會提高,企業金融尤其是企業授信占銀行資產的比重會降低,對於授信客戶的篩選會趨於嚴格,產生授信緊縮的現象,對於企業籌資活動造成不利的影響。

四、銀行合併前原有各銀行對單一客戶的授信額度將可能在合併後減少,形成對企業的授信緊縮,尤其是往來銀行家數眾多、財務狀況不佳的中、大型企業受到的衝擊會更大。

五、銀行合併後資產規模變大,資源可供運用的選擇更多,居於效益與風險的考慮,營運策略將發生大幅改變。對於財務可信度、透明度不佳,風險權數較大的中小企業授信,態度將傾向更消極,可能使中小企業籌資更為困難。

六、對於財務健全的大型企業或上市公司,因為其本身的條件較佳,銀行合併產生的授信緊縮問題較不嚴重。

七、銀行合併風潮下,將產生企業往來銀行集中化的趨勢,企業與銀行的關係會變得更為密切。企業如何提供銀行充分的資訊,取得銀行的瞭解與支持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面對銀行合併之後的金融緊縮環境,對於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如何因應籌資環境之改變與金融管理當局如何協助中小企業籌資皆形成不小挑戰。本論文綜合銀行人員看法與個人從事財務管理多年體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中小企業應善用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之保證,自銀行取得融資。此外並應盡量提高財務及營運的可信度與透明度,並與銀行維持順暢無礙的溝通,以爭取銀行的信任與支持。

二、對於往來銀行家數眾多、財務狀況較差的中、大型企業,首要之務是積極進行企業瘦身,降低負債規模,以為勢將面臨的銀行授信緊縮早作準備。

三、為因應企業往來銀行集中化趨勢,企業必須與少數銀行發展成更緊密的依存關係與全方位的交易往來,並讓自身的經營狀況與財務狀況透明化,以降低主要往來銀行的風險,降低資訊不對稱衍生出的道德風險與代理問題,增強銀行授信的信心。

四、對於金融管理當局而言,協助各種型態的企業資金籌措的方法為:強化資本市場發展或降低股票上市的條件與成本,建立高收益債券市場,放寬發債條件的限制,讓即使信用評級不是很高的企業,仍然有機會以較高利率代價自資本市場取得所需資金。

五、強化公司治理可以強化企業主或經理人對股東及債權人的責任心與還款誠意,有助於增強銀行的授信態度的積極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9932136
Creators董伯勳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