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公有土地開發政策與開發方式選擇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public land develop policy and choice

台灣公有土地為數之大,對土地供給市場的影響可見一斑,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地區為例,區內公有非公用土地佔全區可開發土地面積之34.6%,其開發決策過程、開發方式,將對全區土地開發活動及地價變化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有鑑於此,本研究將探討現行公有土地開發政策與法令規定,提出公有土地在土地開發市場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功能。再者,在公有土地開發主體方面,利用歐美國家都市建設中大量使用的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Pub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公有土地開發主體由政府主導型轉為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不但可以節省政府財政支出,亦可藉由民間專業人才投入,達到更高的開發效率,正符合了政府獎勵民間參與投資建設的政策。
在公私合營開發公有土地的決策過程中,政府與土地開發商,兩者或因目標並不完全一致,或者是彼此間風險態度不同,其個別尋求的效用函數是不相同的,公部門在政策考量下開發公有土地將尋求公有土地開發效用最大,私部門則站在求取最大利潤報酬的觀點,考量是否參與公有土地開發作業,此時政府則需提供相當的誘因機制,以吸引私部門參與公有土地開發,在此情況下,不同公私合營土地開發方式--設定地上權開發、BOT開發及合作開發,本研究將比較各公私合營開發方式的內涵、運作流程及決策時間的差異,並重新加以定義,作為公有土地開發方式選擇的依據,並利用財務模擬分析,設計各公私合營開發機制,充分發揮公地開發的角色,以滿足都市發展的需要;最後,針對不同土地使用,選擇適合的公有土地開發方式。
本研究建議為下列四點:一、公有土地開發方式制度設計應隨政策目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二、信義計畫區公有土地應暫停標售;三、公有土地各開發方式誘因機制隨土地用途及區位改良;四、公有土地開發方式依景氣情況作開發決策依據。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775
Creators胡雅婷, Hu, Ya-T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