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影響台灣民眾離婚態度變遷之研究:年齡-時期-世代的分析

現代化與工業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傳統的家庭型態與關係造成莫大的影響。在世界各國,同樣也面臨家庭解組、傳統價值逐漸瓦解的問題,隨著離婚率的逐年攀升,傳統家庭道德對現代人的規範力逐漸式微。這些現象意味著,若我們要理解台灣家庭或婚姻情況的真實樣貌,我們必須得先瞭解影響台灣離婚率和行為背後的離婚態度為何?而影響離婚態度的因素又是什麼?
本研究所採用的是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庫1984、1995、2000和2005年共四年份的調查資料。在這四年的問卷題組當中,受訪者都被問到「夫妻不合而離婚有沒有錯?」之相同問題。藉由長時期、相同問題重複的資料特性,並結合「階層式年齡-時期-世代別」之分析模型,本研究從個人層次、時期層次和世代層次來探討影響離婚態度變遷和差異的重要因素,進而描繪出台灣社會在過去二十多年的變遷軌跡。
本研究發現:首先,因為在婚姻市場上男性獲益較大,且女性隨教育提升、經濟獨立機會大增,女性對於傳統的婚姻價值會比男性更易鬆動,並且較能接受離婚。其次,男性和女性隨生命歷程的轉變,年齡效果沒有呈現非線性關係的倒U型趨勢。第三,在戰後嬰兒潮時期以及嬰兒潮之後出生的世代,對於離婚行為傾向較能接受;反之,出生於戰前和二戰期間的世代,對於離婚行為都會比較保守。第四,當外在社會瀰漫著一股離婚的風氣時,個人容易受周遭同儕和整體環境的影響,覺得離婚並非一件負面的事情,形成離婚世俗化的潮流,所以當社會的總體離婚率愈高的時候,人們的離婚態度就會愈開放。另外,在自變項與控制變項方面,受過高等教育者和白領職業的女性,其對離婚行為會偏向贊同和接受,而有宗教信仰者則會傾向保守並反對。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254004
Creators鄭郁芳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