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影響企業衰退因素之探討-以台灣百大製造業為例

為探討企業失敗的原因,本研究以台灣百大製造業為主體,首先以靜態與動態集中度指標瞭解1984年至2009年台灣產業結構的變化,接著將這26年來,曾經進入百大排行的304 家企業,依排名走勢圖分為四種類形,分別是穩定成長發展型、日漸衰退型、曇花一現型以及流星型。將走勢圖形分為四類的目的,是期望從不同的類型的走勢中,挑選衰退的企業進行瞭解,以歸納出企業失敗之原因。
靜態集中度指標分別是H指標與E指標,這兩種指標同時顯示台灣的集中度呈現下降的趨勢,表示企業間彼此差異越小;但也由於製造業排名第一的鴻海精密龐大的營業額,讓集中度指標近年來攀升,呈現大者恆大之現象。動態集中度指標指出台灣在2000年至2002年,企業市佔率與排名的變動程度最大,此時間點與靜態指標數值最高之時點相同,顯示市場當時確實是競爭最激烈的時候。
依照企業排名走勢圖形所挑出來的三家研究對象,分別是中強電子、誠洲科技以及味全。中強電子因為海外分公司的投資失利以及對於庫存的管理失當,造成財務嚴重虧損,最後下市並重整。誠洲電子則是因為過度多角化經營,對本業造成財務上損失,導致鉅額負債並下市。味全的衰退則有關於公司的經營政策分歧,錯失發展良機,最後導致經營權的轉讓,以及企業營運出現虧損。
外在環境的變化也足以影響產業之發展。台灣汽車產業在過去政府的支持之下,從零開始到蓬勃發展,但隨著台灣內需市場的飽和,以及貿易的開放,汽車製造業沒有一家不受到環境影響而嚴重衰退。這種狀況之下,唯有企業各憑本事,尋找出路,才能讓企業再起,永續經營。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83550601
Creators朱宏文, Chu, Hong W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