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張曉風散文研究

本論文主要探討當代著名作家張曉風的散文成就,分析其作品的藝術形象、主題思想、表現方法等。故能檢驗張曉風散文道路的實踐,呈現散文美學思維,標誌張曉風在現代散文發展史上的地位。
正文共由六章組成,第一章為「緒論」,首要概述動機及目的,說明研究的必要性及預期成果。次要限定研究範圍並說明研究方法,最後回溯文獻,整理歷年研究成果。第二章為「張曉風與現代散文」,從張曉風個人生命史出發,探究一位東方文化及中國古典文學涵泳而出的女性,其創作生命如何與西方現代文藝交織而互為表□。其次尋索其文學歷程的形成,並依不同創作理念及風格表現予以分期,以利後續的討論。另自1966年至今,張曉風散文創作歷程,正好為台灣散文史提供具體可觀的剖面,故以下二節,脈絡五四以來散文美學思維的流變,再觀察張曉風對散文體式的認同與超越,找出張曉風散文創作的「共相」及「殊相」。第三章為「散文與藝術的化境」,此處深入文本並參考當代散文理論,萃取張曉風散文的藝術性。張曉風敏銳的觀察加上豐富的聯想,樂於實驗現代語言的改造,詩歌意象的創新、戲劇臨場的表現及觀眾心理的引導,不僅形塑其獨特的美感樣態外亦使現代散文風貌多變。第四章為「散文與生命的對話」,探究張曉風的主體價值及生活面向,除了「信仰」及「中國」二大主軸外亦有個性的細緻描繪,故能於日常生活發現性靈及品味,哲理與趣情趣互見。尤其重要的是張曉風將關注的層面擴大,以積極入世的精神,參與現代進程,筆下多有生態變遷、現實政治,歷史文化的探討與反思,得見作者健旺飽滿的生命力。第五章為「散文理論及其實踐」,藉由張曉風認定的散文特質及散文編選,建構其散文美學思維。其次亦追踪其創作動機、創作期許及創作面向等,如何影響其散文書寫。最末則分析其書寫策略如何發揮散文的優越性而避免散文的侷限性。第六章為「結論」,經過以上各章宏觀映照及微觀的剖析,則不致空談散文的內涵及性質,也唯有對散文之藝術性及思想性有所發現後,才能正確評鑑張曉風開創的散文書寫,已從「人格」與「文格」建構起現代散文的藝術高度,具備文學史「典型」的意義。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912010
Creators牟方芝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