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臨床文獻的方法學評價

一、背景 中風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病死率與致殘率均高,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風發病率為(109.17〜217)/10萬,中風發病6個月以後仍遺留程度不同的偏癱、麻木、言語蹇澀不利、口眼喎斜、癡呆、情感障礙等後遺症,患者生活品質嚴重降低,其後遺症之一情感障礙以中風後抑鬱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為主。隨著中風的發病率持續增高,中風後抑鬱症同樣呈上升趨勢,國內外研究顯示,中風發病後6個月至2年間PSD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最高,發病率為30%〜70%,高於其他肢體殘疾患者人群抑鬱發生率(15.1%〜22.5%)及普通人群抑鬱發生率(3%〜6%)。中風後抑鬱症能推遲神經功能缺損恢復,延長恢復時間並使勞動力喪失,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而且使患者對康復方案的實施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影響治療和健康,甚至還會導致患者死亡。近年來,隨著中風患者存活率的提高、神經康復的普及和神經心理學的發展,中風後抑鬱症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中西醫治療中風後抑鬱症有著較好的療效,尤其是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症有著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很少出現、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質等優勢。筆者將对近年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临床文獻做一次評價和探討。 二、目的 通過對近五年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國內外臨床研究文獻進行全面檢索,通過對其48篇相關文章的方法學品質評價,對該治療方法進行分析總結,以使電針在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發揮更好的作用,從而為臨床醫療服務。 三、方法 採用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碟資料庫(CBM disc)、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期刊全文資料庫,學位論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VIP),檢索近5年國內有關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臨床研究文獻,用循證醫學的方法對所收集的符合標準的文獻進行系統評價和分析,並對其文獻品質以及目前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臨床取穴規律、方法等進行總結,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四、結果 在收集的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文獻中,同時採用國家級的HAMD和CCMD-3有28篇文獻,占58.3%。有中醫診斷標準的文獻有12篇,占25.0%。共同使用HAMD和抑鬱自評量表(SDS)作為評價指標的文獻有14篇,占29.2%。文獻中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十大常用穴位為百會、太沖、内關、印堂、神庭、合穀、足三裡、四神聰、神門、三陰交。 五、結論 我國近5年來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文獻表明電針治療有效,但文獻中採用的隨機方法的品質及可信度較低,盲法幾乎未被應用。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和減弱了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推廣和普及。為了提高電針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臨床水準,需要採用高品質的臨床研究設計,從而為臨床實踐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 六、關鍵字 電針 中風後 腦卒中 抑鬱症 臨床研究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hkbu.edu.hk/oai:repository.hkbu.edu.hk:etd_oa-1004
Date14 June 2014
Creators常瀟月,
PublisherHKB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Source Sets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anguageChinese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Formatapplication/pdf
SourceOpen Acces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ightsThe author retains all rights to this work. The author has signed an agreement granting HKBU a non-exclusive license to archive and distribute their thesis.

Page generated in 0.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