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非傳統安全威脅之台北衛戍區反恐作為研究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遭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恐怖主義份子攻擊事件。這樣的攻擊過程,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的珍珠港事件」,象徵著「不對稱作戰」的具體示範。另一方面,美國即使在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中,以高科技武器,展現了,截然不同的科技戰爭,顛覆了傳統戰爭的軍事戰略思維。近十年來的恐怖攻擊行動在中東、中亞、北美、東南亞、俄羅斯等區域持續擴張發展,爆炸事件頻傳;其間真理教施毒、金融風暴、販毒集團、網路破壞、非法移民、武器擴散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對國家社會的危害,往往不亞於一場戰爭,新的戰爭思維已不再單純以傳統安全威脅迫使敵方接受自己的利益,而是用非傳統安全威脅型式,強迫敵人自己利益。
換言之,國家安全威脅的延伸已擴及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科技及心理層面並呈現複雜多元「綜合性安全」的概念,各國均採取了多管道具體防範措施,以對抗含恐怖主義在內之多樣的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例如,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第一三七三號決議呼籲各國共同合作制止恐怖行動,聯合國各會員國紛紛依該決議,通過相關反恐作為或制定相關法律,我國亦依相關決議,完成各項具體反恐怖主義措施。
年來兩岸交流頻繁,人民往來熱絡,雖造就兩岸互通和緩的跡象,但亦間接提供中共利用各種管道,對我進行滲透和情報蒐集之有利環境。目前藉由偷渡、觀光,以及其他各種名義來台滯留的人數正持續增加中。此外,面對未來中國解放軍有可能以彈道飛彈、巡弋飛彈,配合快速反應的特戰部隊,進行搶攻的「斬首行動」。據研判,共軍將一旦決定對台進行「斬首行動」,將有四種可能模式,一是類似美國對付格達費時直接飛彈攻擊總統府或官邸,二是由特種部隊滲透進行人員擒殺,三是由正規部隊攻克台北控制政軍經中心逼降,四是運用民航機機降突襲、奪佔機場等模式。使國家整體安全面臨挑戰與潛在威脅。不可否認的,對台北衛戍區安全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與威脅。
就非傳統安全威脅角度來看,於93年3月20日,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大選前一(19)日當時候選人陳水扁先生、呂秀蓮女士在台南掃街拜票時,遭槍擊事件,嚴重影響人身安全。另根據衛戍區情報蒐集網情報顯示,於93年5月20日總統就職典禮當日,不法份子可能以遙控飛機、肩射武器、滑翔機或無人載具機攻擊正、副元首人身安全等情資,均顯示非傳統安全威脅已有日趨擴大之勢。
此外,近年來由於總統府的空間解嚴及開放參觀政策,四週除有繁忙的交通動線包圍外,定期均有民眾進府參觀,並於府前廣場舉辦各種大型民間活動;再者,總統府也曾發生多起車輛衝(闖)事件或者於周圍道路放置爆裂物、縱火等安全威脅情事;另於92年6月期間,遠東、中興民航機及直昇機亦曾發生闖入博愛限航區等情事,更加突顯出如何強化「台北衛戍區」反恐能力與作為的重要性,亦是本文研究最重要目的。

本論文研究結果有以下幾點:

一、研究心得
(一)「九一一事件」後,應調整我國原有因應恐怖攻擊思維與作為
(二)迅速通過修訂「反恐行動法」,研擬各類應變計畫
(三)現行維安體系指揮二元化,可朝向「指揮一元化、權責明確化」

二、建議與展望
(一)針對評估為重要攻擊目標區,建立情資通報聯繫機制
(二)運用「科技設施」建立整體防護機制
(三)強化第一時間各類反恐打擊力量與防護能力

職是之故,針對各國所採取之反恐作為,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目前我國整合行政與國安兩階層之反恐處理機制,行政與國軍亦同時參與聯合反恐演習,面對未來非傳統安全威脅增加趨勢,國軍與行政部門,勢必要有更多的互動與協調,並調整現存之體制與運作及相關法律檢討與修正,逐步規劃,研究與整合,才可能以較佳措施,因應我國可能遭受安全威脅,確保安全與維護國家利益。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2981008
Creators何雍堅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