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魏晉荀學 / Xunism in Wei-Jin

近年來,魏晉思想研究開始運用新視角與新議題切入,為數不少且多有所獲,然而在魏晉儒家研究上,仍是較為缺乏的。從學術思潮來看,漢魏之際重刑法之學,正始時期倡道家學說,故在某種程度上,儒家顯得相形失色。這種情況到了元康之時,則更為明顯,當時玄風大開,一些魏晉名士,即便談到儒家思想,卻也只是拉上儒學的旗幟而已。也因此,一般學術界所關注到的「儒道會通」之研究,實際上是站在道家的立場上,卻鮮少直接以儒家為主體的。不過本文則意在指出,魏晉儒家並未退出歷史舞台。因此用時代分期,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八位思想家:即荀悅、徐幹、杜恕、傅玄、裴頠、歐陽建、袁宏、王坦之。並用內在理路的方式,分析這八個人,將其哲學義理溯源到荀子,說明魏晉儒家的一些基本特徵都與荀學關係密切。也就是以荀學為進路,不但可以合理地解釋該時期的儒家思想體系,同時還使魏晉儒家更深刻化與系統化。因此認為,魏晉儒學,其實是以荀學作為主要表現的思潮氛圍的。不難發現,從漢末政治社會的變動到魏晉士人崇尚自然的虛浮風氣下,勢必會更加強調一個重禮(禮教、名教)的世界。但他們不只是強調規範秩序,還嚴別禮法,凸顯出「禮」的精神與身國同構的概念;而在自然與名教的會通下,則提出兼顧「有」(名教、禮制)、「無」(自然、無為)的思想,以「執兩用中」的方式,在荀學脈絡下,收攝老莊之學。由此可知,魏晉儒家應自有其主體性與特色,不必只是淪為陪襯腳色,或只是對兩漢思想的反動而已。意即從整個思想史的脈絡來看,在魏晉階段,儒學自身也在思考著它應該如何前進。因此本文的研究,即是以「荀學」為主軸,審視這八位思想家的言論主張,探討他們的「魏晉荀學」。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8151505
Creators段宜廷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