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近代中國東北社會中的鬍匪(1860∼1930)

鬍匪和蒼蠅曾被人謔稱為中國東北地區的兩大名產。雖說話□帶有相當誇張和輕蔑的
意味,並非沒道理。東北夏季蚊蠅的擾人自不在話下;從十九世紀下半葉到廿世紀三
○年代,鬍匪在中國東北的活動的確猖獗。寖假所至,不僅中國人本身,甚至連外國
人不免也有「談鬍色變」的恐懼。
在文藝家筆下,歷來描繪鬍匪的故事主要有三大母題:抗日英雄的戲劇性角色;一再
重演的「逼上梁山」的悲劇以及久不褪色薰染在英雄胸襟上鮮豔浪漫的色彩。白山黑
水舞台上的綠林豪傑於焉光芒四射,永遠為芯人帶來興致勃勃的話題。
然而,真實世界中的鬍匪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近代東北地區無疑的是個正在拓殖的邊
疆移墾社會,移民變為鬍匪的事例,有跡可考,這是邊民性格的負向作用,也是當地
某些不合理社經態勢下的代價之一。透過歷史的探索,發現政治、軍事、社會經濟、
外力侵入和心理預期都是「製造」鬍匪的要因。以鬍匪活動的幾個高潮(清季咸同之
交、甲午戰爭、日俄交戰、辛亥革命、日帝佔領初期)來評估,當地局勢紛亂或受外
力策動,常造成鬍匪的蜂起。質言之,這正是所謂鬍匪的「響應情結」在作祟。
「根株盤結」「乘間竊發」「此拿彼竄」「叛服無常」都是鬍匪在獲得生存,進而發
展勢力的需求下使用的慣伎。據分析,山區、地勢複雜區域往往是鬍匪活動的據點,
在時間流程中,鬍匪活動空間也有由南向北、由西往東、從平原到山區推移的趨勢。
判斷鬍匪性格有幾條有效途徑:從權力衝突的角度看,鬍匪不斷參與權力遊戲,在日
、俄、革命黨、關內某些軍閥派系的策動下,提供武力。所作所為雖對當時政治局勢
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本身的政治層次並不高;在民族主義的旗幟下,鬍匪固有參
加「反滿抗日」的事實,貪財逐利永遠占行動優位順序的最高位。固著的鄉土色彩,
對鬍匪來說並不容易加以改變。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6010
Creators林建發, LIN, JIAN-FA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