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漢譯佛典《大般涅槃經》敘事研究 / The Study on the Narrative of Mahāparinirvāna-sūtra

本論文以漢譯大、小乘《涅槃經》為研究對象,依循經典本身的敘事脈絡,運用相關的敘事學理論,從情節結構、空間場景、人物形象等敘事要素,分析比較大、小乘《涅槃經》的敘事特色與思想主題,尋繹兩類經典間的互文性軌跡。並於敘事文本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佛般涅槃故事敘事策略的轉向與佛教教理承衍轉變的發展關係。
本論文共為六章,第一章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綜述前人研究成果,說明研究方法及目的。
第二章《遊行經》作為小乘《涅槃經》的代表,藉用敘事學的空間理論探討小乘《涅槃經》空間敘事的語義內涵,以見小乘《涅槃經》的敘事特色與主題意涵,建立比較大、小乘《涅槃經》的論述基礎。
第三章以大乘《涅槃經》〈序品〉為中心,依佛陀展現的三次涅槃意象,分析依序出場的涅槃會眾,並探討敘述者介紹各組涅槃會眾時所隱含的敘事聲調。說明大乘《涅槃經》敘述者如何建構壯麗宏闊的敘事場景,一掃小乘《涅槃經》中眾人悲啼不捨的哀戚氛圍,將佛陀涅槃的雙樹空間重構成大乘涅槃空間,奠定大乘《涅槃經》的敘事基調。
第四章以大乘《涅槃經》的人物敘事為線索,透過對比大、小乘《涅槃經》的出場人物與情節意涵的改寫,說明大乘《涅槃經》承襲小乘敘事資源的同時,如何改寫故事情節、敘事主題以為己用,並將聖弟子的典範由聲聞比丘改為大乘菩薩。
第五章以「如來常住不滅」為討論中心,分別從示現說的理論建構、人物的語言風格,以及事件的重述與改寫,探討大乘《涅槃經》的敘述者如何借用佛陀語言的權威性與敘事策略,來填補小乘、大乘《涅槃經》在主題思想與故事情節的落差,進而將小乘《涅槃經》的佛陀入滅改寫為法身常住,實不涅槃。次從時間類型與敘事結構分析兩類《涅槃經》,說明大乘《涅槃經》以佛陀色身的循環示現、如來法身的永恆存在打破小乘《涅槃經》的歷史時間,使佛陀般入涅槃敘事素材超越有為生滅變化,成為涅槃常樂我淨、法性常住無有變異的哲理性論述。
第六章〈結論〉分別從敘事策略的轉向與佛教法義的承衍兩方面,說明大、小乘《涅槃經》的敘事意涵與文本效應,藉此總結本論文研究成果。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9151011
Creators邱琬淳, Chiu, Wan Chu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