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韓國的銀行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研究

韓系銀行的限制主要是針對營業對象以及韓國企業貸款。事實上人民幣營業開放至今對當地消費者來說並沒那麼久,不過跟其他外國投資銀行比較起來競爭力仍然有所差距。
亞洲金融風暴時,銀行所受到的打擊比任何行業都大。特別是從1998年至2002年期間,金融業在中國的投資可說是完全沒有。當時國民銀行因無法留在中國市場而撤退了,直到2008年才又艱難地進駐。雖然在亞洲金融風暴後,製造業的投資額雖然減少了,然而投資仍有持續進行。這種現象代表韓國本身金融構造中不良問題的存在。
看韓國企業投資地區,以山東省的佔有率最高,接下來依序是江蘇省、北京市。金融業則是集中在北京與上海。會出現這樣的分布,雖然目前主要的顧客是韓國企業,但希望以後的投資業者為當地法人和零售金融市場。
韓國銀行業之所以必須優先進入中國市場並擴大之,是因為已有很多國內企業進入了中國市場。對以韓國企業為對象的企業貸款而言,這將會是一大優勢。此外,中國對外國銀行的限制越來越放鬆,如此一來,便能使營業活動擴大。同時,信用卡市場與房地產等零售金融市場成長的可能性也是值得期待的。
但必須再度強調,雖然這是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大好機會,仍有部分地方需要留意的。儘管目前中國已經對外開放了,但本質上還是個社會主義的國家。正如同對政策上的經濟體制、政策及法案等部分也是必須要重視的。因此法律政策解釋專家跟金融專家一樣重要。韓國政府也在不斷努力改善並維持中國當地人民對韓國的印象。
目前韓系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看起來算是成功的。以韓國最大銀行國民銀行為例,雖然略嫌稍晚,但終於2008年設立了當地法人銀行。韓系銀行之中以當地法人形態出現的銀行,以同為韓系銀行為競爭對象,應該先不管營業收入,因為怕只是韓系銀行而成的紅海市場。所以目標是在與中國零售金融行業和其他外國大型銀行,並透過這樣的經驗累積,將來得以進出其他國際市場。
此外,台灣與韓國在金融方面的交流看起來是完全沒有的。台灣與韓國在互為競爭者的同時,又是合作的好夥伴,期望未來彼此間的研究協助將會更為熱絡。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352032
Creators沈必爕, Shim, Pil-Seob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