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臺灣中小企業地方產業輔導政策─以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的政策執行為例 / Public Policy for SMEs and Local Industry in Taiwan─A Case Study of The Fund for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Industry

過去臺灣對中小企業的輔導以製造業、出口業為主,但隨著服務業所佔比例提高,輔導措施也漸擴展,並逐漸以發展在地化特色為重心,希望各地都能以此提升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在地特色的輔導始於1989年,並於2002年以一鄉鎮一特產為目標、2009年轉以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的模式運作。本文以地產基金為輔導個案,並以政策執行角度出發,以個別深度訪談法為主軸,針對專案辦公室、不同類型的地方政府、實際參與輔導工作的輔導團隊、以及接受輔導及未接受輔導的中小企業主進行訪談,透過不同互動參與者的實際經驗,將地產基金的執行過程加以描繪,同時也了解規劃、制度與執行之間的落差,以彌補過去文獻欠缺整體計畫角度的探討、並補強政策執行的運作過程,以期能提供實務的運作建議。
本文以經費及預算額度、規劃內容、在地資源的內容與多寡、執行者的價值觀等要素間關係作為研究架構。經本文發現,從OTOP轉為地產基金時將地方政府的角色納入,有效發揮地方政府所長並減少資源重複投入,但易發生雙頭馬車及執行方案的衝突;而地方政府及輔導團隊的角色更主動,如行銷、計畫後提供媒合等協助,但有商家類型上的限制;基金在運作上採用層層對口的模式,具明確溝通管道,但也造成中層的地方政府行政負擔大;最後規劃時各角色的需求不同,也會導致執行成效有落差。以上這些發現與問題,透過制度性的設計,都可望得到解決,將使未來地方產業的輔導政策更為完善。
搭配以上研究建議,本文也對應提出實務建議,並認為加強地方政府人員專業訓練、加強計畫願景、加強輔導團隊篩選機制、定期舉辦相關活動以做搭配等方式應可以使執行的過程更為順暢;同時,本文也認為後續可以針對規劃與執行落差、行銷及評估議題、電子化對執行過程產生的影響、比較地方政府自行執行基金的案例等角度切入研究,以俾能將政策執行前後的過程及地產基金的運作更為深入了解。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9256026
Creators高瑋襄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