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運用群眾外包模式的Web2.0網站如何跨越鴻溝?

Google用16.5億美金併購Youtube、新聞集團(News Corp)以5.8億美金買下MySpace、Facebook估計市值達150億美金。Web2.0一詞,代表著只要超低成本加上一點點運氣,就可獲得超高報酬,因此引爆了一陣不亞於2001年網路泡沫化的Web2.0創業熱潮。
然而當所有創業家都希望引發「網路效應」(Network),讓使用者「一傳十、十傳百」地拉朋友加入的時候,事實卻證明大多數網站甚至連第一批使用者都得不到就已經被市場淘汰。而曾經獲得第一批使用者並且引起熱潮的網站,也有可能遭遇到更嚴重的「跨越鴻溝」問題。對於一個有獲利壓力的網站來說,若無法成功跨越鴻溝,吸引到更大量的使用者,將難以達成最終的獲利目標。
除此之外,由於進入障礙低,模仿速度快,競爭者爭相模仿市場上取得初步成功的先進者,導致一點一滴地瓜分掉原本的使用者。因此在Web2.0產業中的競爭優勢應該不單純地來自於功能上的創新或是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而必須從其他方面來取得競爭優勢,進而獲利。
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問題有四:
一、缺乏人力與資金等資源的Web2.0網站,如何吸引到第一批使用者來上傳內容?
二、Web2.0網站在競爭對手能夠快速複製的環境之下,如何創造模仿者學不走的競爭優勢?
三、群眾外包的Web2.0網站,從早期使用者邁向主流大眾時,會否遭遇到創新擴散理論中「跨越鴻溝」的問題?又該如何跨越?
四、Web2.0網站的獲利策略為何?
在比較成功跨越鴻溝Digg與Threadless,以及落入鴻溝的HEMiDEMi之後,本研究發現:(一)在創業初期,創業家需成為社群中的一份子,甚至身為社群
中創造者或連結者的角色。才能夠設計出適當的語言與情境,並發揮號召力吸引整個社群的加入。並且聽取第一批使用者的意見,共同演化出各種新功能與規則。(二)應該訂定明確的規則,以維持社群內的秩序;並且提供各種增進效率、維持產出品質的工具,讓使用者更有效率地進行傳播與創作。(三)Web2.0網站在提高忠誠的階段,可以透過增加獨特的新功能,以及與使用者進行對話,將使用者留在自己的平台上,以擺脫競爭者的模仿。(四)Web2.0的鴻溝成因與Moore所提出的鴻溝並不相同。而希望跨越鴻溝,則必須保有核心使用者的變遷權力,透過誘因與規則的調整,在不知不覺之間吸引較接近大眾口味的創造者與群眾,而讓原本非主流的使用者們漸漸退出。(五)獲利策略在於將生產過程轉變成消費過程(降低成本)、提高消費者的愉悅或是節省時間(提高價值)、並善用消費者累積的消費經驗及人力資本,以持續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提高忠誠度)。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5359018
Creators黃文彥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