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基金經理人替換與風格移轉之研究 / The Study of Change of Mutual Funds Manager and Equity Style Shift

基金經理人相較於一般投資大眾,具備了相當豐富的財金背景與知識,並且幾乎每天都拜訪各上市上櫃公司,深入瞭解各公司營運狀況,而各投信公司內部又設有研究部門,協助基金經理人收集資料、分析報告,因此投資績效相對於一般大眾好。只是國內投資信託環境還不夠成熟,基金經理人的更換太過頻繁,早已嚴重影響投資人的權益。此外,一般相信在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確定時的那一刻,便已經決定了報酬的多寡。Sharpe(1992)曾提出資產類別因素模型,發現基金績效表現可由基金之投資風格所解釋,那麼基金的正確分類便顯得非常重要,而其投資報酬,也在其投資風格確定的一刻起,便早已決定了。
本研究試圖構建出基金的投資風格指數,並檢視基金經理人異動之後,基金的績效表現、風險偏好、選股與擇時能力是否有顯著差異,最後,根據構建出的風格指數,檢視各基金在經理人替換後,是否發生風格移轉的情形,進行相關探討。
本研究利用Sharpe指標與Jensen指標來檢視基金前後期績效之差異,並分別利用統計檢定檢視其風險上的差異,此外,引入Treynor-Mazuy迴歸模型,用以分析前後期基金經理人的選股與擇時能力,最後,利用二次式規劃求解來分類並檢定其前後期投資風格是否一致。研究期間為民國89年4月以前經理人曾經替換過之基金,共篩選出28支曾經歷過經理人替換之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實證結果如下:
1.僅有跳槽此原因能顯示出經理人替換前績效優於經理人替換後績效,其他諸如離職或內部轉任等,皆無法有顯著差異情況。整體而言,基金經理人替換和績效表現並無顯著相關的情形。
2.實證結果顯示,不論在總風險、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上,經理人替換後皆明顯的低於經理人替換前。
3.實證結果顯示,在基金經理人替換前後期的選股與擇時能力上,在基金經理人替換前後期的選股能力上,經理人替換後明顯優於經理人替換前,但在基金經理人替換前後期的擇時能力上,經理人替換前卻明顯優於經理人替換後,二者間似乎存在一種抵換關係。
4.實證結果顯示,在研究的28支基金樣本中,有27支基金在經理人替換後發生風格移轉的情形,風格移轉比率高達96.43%。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2011
Creators蔡承家, Tsai, Chen-Chia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