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解讀漫畫<城市獵人>中的女性意涵 / Deconstruction the Comic <City Hunter>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婦女研究不僅是在社會學、人類學、文學、傳播學等各學科中以女性主義角度研究有關女性問題,同時又在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等以女性為研究客體探討從未受重視的女性身心。基於歐美多元複雜的女性論述和婦女研究,台灣的婦女研究需要在不同領域、針對不同議題研究批判,才能窺得父權全貌並建立女性主體。就傳播領域而言,漫畫媒介仍是一塊研究的蠻荒之地,自一九九二年 <著作權法>修定通過後 ,台灣漫畫出版界一片欣欣向榮,短短二、三年間,漫畫風潮從校園蔓延至社會各階層,在出版界,漫畫是書刊類出版品中總數量數一數二,在傳閱率上,漫畫擁有的讀者群人數也是各類圖書之冠,然而,這樣一種有著高普及率與廣泛影響力
的媒介卻很少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以性別角度研究漫畫更是付之闕如。
日本連環漫畫<城市獵人>集美女、英雄、情色、冒險、暴力、夢想、爆笑於一身,全書充斥著刀、槍、酥胸、長腿、勃起,並且在引進台灣後所向披靡地席捲全省高中、專校及大學,是屬性別意涵豐富的漫畫經典名作,基於<城市獵人>所創造的高普及率與其具爭議性的性別意涵,相當值得以女性主義的觀點來探討<城市獵人>中的女性意涵。女性主義學術是要改變以往被視為普遍性的性別觀念並以女性經驗及女性對文化貢獻的知識重建起女性的視角。因此,要打破性別迷思必須否認性別迷思自然生成的觀念,而著重於主體在符號活動過程中的社會建構。拉康(J. Lacan)的主體形成理論指出嬰兒透過鏡中形象和語言的獲得而變成性別主體(gendered subjectivity),受拉康主體形成理論和結構主義符號學的影響,阿圖塞(L. Althusser)發展其主體性及意識型態理論,以權力的觀點解釋人與社會的關係,適宜女性主義學術援引以理解父權社會中不平等權力分配的本質,及透由意識型態建構性別主體的過程。而以語言學的概念運用到任何訊息傳佈現象,提供日常生活中意義的反省與批判的符號學分析(semiotics)和敘事理論(narrative theory)則適宜作為解讀文本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即以拉康的主體形成理論及阿圖塞的意識型態理論為探討女性主體性的理論基礎,以符號學分析和普洛普(V. Propp)發展的敘事結構模式為解讀文本的方法,解構漫畫<城市獵人>文本深層之性別迷思和意識型態結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812
Creators劉平君, Liu, Ping-Chu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copy;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