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易經為首要,是六經之首。(癸辭)亦曰: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可知易經之道廣矣、大矣。清康熙皇帝其在為(日講易經解易)御制(序)中,就這樣說道: 「惟帝王道法,載在六經,而極天人,窮性命,開物前民,通變造利,則其理莫詳於(易)。(易)之為書合四聖人立象設卦繫辭焉,而廣大悉備。自音包我、神農、黃帝、堯、舜,王天下之道,咸取諸此。蓋(詩)、(書)之文,(禮)、(樂)之具,(春秋)之行,事罔不於(易)命通焉。漢班固有言,「六藝」具五常之道,而(易)為之原。若乃越諸躬行,措諸事業,有親民設教之方,有通德類情之用。恐懼修身以治身,思患豫防以維世。因而仲之,觸類而長之,而治理備矣。
就當代管理親點亦越來越重視哲學思考能力,Robert B.Denhart認為一個好個管理者與卓越的管理者的區別不在於其專門技術了而在於對自我及其環境的見識,此一見識只能透過深思熟慮的反思,經由理論才可推導出來。因此,卓越管理者所需要的技術已超過「專門技術」(Technical skill) ,這種能力是只有透過理論的素養及哲學思考才能獲得,此即「概念的技術」。易經的哲學思想就能加強此一能力的培養。在未來的管理者所面對的是一個充斥著不定變數及瞬息萬變的複雜環境,對管理工研究生而言將無疑是項艱鉅挑戰,然吾人深信管理者是可透過易經哲學思想來達到更清楚的解析,因為易經就是以簡單的支卦來作整體把握及清楚認識這宇宙中萬事萬物,透過易經哲學可以清楚認識管理問題上所面對的複雜情境,且亦提供一套整體思維及組織中自我的修養。
本文的撰寫,著重在第三章易經人文內涵作發揮,我們提出全人及內省與自覺精神及尚中和的發揚以解決當前組織所碰到的問題,然這些論點亦是當代管理者所需具備的內在修為。全人的觀點作為組織中人修養的目標,其背後所借用的易經哲學思想中的道德修養以及整體的概念。從內在的自我,強調超越個人的自我,由自我越向大我,來論述人本身應有的自我認識,經一此認識人能不被外物所役,發揮主動性,真正發揚人文的精神,並能夠真正體會到存在的真正本質與工作意義。其次以易經中的內省與自兔精神,在管理人員內在的思想形成一種主體的自覺與內省及憂患意識,透過此一的心觀點,擺脫外在制度的束縛及對組織人員心態的壓迫而形成物化及僵化的思考。憂患意識的產生方可帶來行政人員責任感的養成。冉以尚中和的觀點,持及制度與自主的均衡、主體與客體的和諧相對於行政人員主客對立的思考等視點的探討。吾人等所討諸易經哲學的人文精神是對當前人與組織之間的所產生種種弊病具有拯治性的啟發和建議。第四章就以易經中的陰陽對待之內涵,就管理中理性與直覺的相整合,陰陽反思的辯證法,能讓管理者處理事物擺脫舊有的框架,並提供管理者不佳要看到事物問起顯性的一面,亦要能察覺出潛在的隱性面,並能有陰陽相依的整體看法。再是以易經整體觀內涵作為論述,並將此觀點與混沌理論與系統理論作一連結,並再由混沌理持及系統理論,延伸到管理上的運用,以使在處理組織事物問題上不流入偏斷的思考,能把握整體的宏觀及微觀。最後變之管理觀點,引述了易經變的觀點,從組織的受及管理者面對變所應持的觀點,文中提出所謂動態思考以茲因應。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986 |
Creators | 吳嘉欽, Wu, Jia-Qin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