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電子化政府對行政治理的影響: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個案研究

為深入瞭解「電子化政府」及ICT應用等相關方案對行政治理之影響,本研究檢視有關ICT應用與社會及公共行政發展之文獻,並以歷史分析之途徑,探討我國推動「電子化政府」之演進,並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以下簡稱國貿局)」為個案研究的對象,探討「電子化政府推動方案」,以及ICT應用方案之實施情形與經驗,以瞭解將ICT運用於公共行政系絡之整體背景與意義;並輔以問卷調查方式,調查行政人員實際運用ICT處理公共事務之現象,以評估公部門所推動之電子化政府計畫之成效,以及ICT應用對行政效能之影響;最後,歸納各項研究發現,陳述本研究之理論及實務意涵,並提供我國未來推動「電子化政府」計畫之建議。
本研究經綜合所獲得的證據後,認為ICT及其應用與當代社會及公共行政發展的關係,並非如「科技決定論」論述所接櫫的單一線性因果關係,認為僅需直接將ICT導入公共事務活動上,即能自動地出現新形態的治理關係與行政實務活動。事實上,ICT及其應用之發展與結果,係一複雜的「社會建構」過程(Bekkers, 1996)。在此一過程中,「ICT應用」與「行動者之認知」及所處之「社會系絡」進行互動;「社會系絡」框架出ICT及其應用的參考架構,並賦與ICT適當的社會意義,:「行動者之認知」則展現其對於ICT之理解與知覺;ICT應用不僅反映出所處系絡的權力、意義與文化價值等社會安排,並成為該體系「維持」及「再生產」的手段。故各類「ICT應用」之態樣,實為在特定社會系絡影響下,行動者之心智模式的一種「再現」。換言之,科技及其應用僅為僅為互動過程之因素之一,並非宰制性的力量。
本文認為ICT應用於公共事務所能產生的影響,係取決於科技應用之社會系絡及其價值與意義。將資訊科技導入公共事務活動上,本身並無法自行出現新型態的治理關係與行政實務,電子化政府的新型態治理與公共行政之發展,仍需透過對於社會正義、民主、自由及人道等價值之反思,役使資訊科技滿足人類與社會發展及成長之需求。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872565061
Creators曾德宜, Tseng, Te-y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