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生技產業營運模式之研究--以邰港科技為例

「雙星產業」其中的一星--生技產業為我國經濟發展很重要的一環,但在投注了大量資源的今日,卻未見明顯成功企業標的。以台灣經營環境而言,企業多半規模不大,在研發起步較晚、創新能力不足的狀態之下,若要與大型廠商競爭是不智的,中小企業發展生技是否有較適宜的發展方向?即使如此,台灣仍有成功商品化且獲益的生技公司出現。因此,本研究藉由個案深入研究,探討台灣生技產業可能的關鍵成功因素,並分析個案公司成功之創新點,進而提出對廠商在發展上的建議。

個案公司--邰港科技由原本經營傳統水族產業而透過生物技術轉型成功,其創新商品螢光魚,正代表著生技產品從技術研發到商品化而後成功進入市場的典範,其成功因素不外乎掌握了現代人的寂寞商機,在研發創新上邰港投入大量研發經費(占營業額6%),透過與學界合作技術移轉的方式讓研發及技術取得更有效率;在技術方面也掌握到了不孕性處理的先驅以及量產的技術;資源方面由於邰港在水族產業的深耕,能作為其創新價值的後盾。

本研究透過對邰港科技的深入研究後,對於欲轉型或跨入生技業者提出建議如下:
一、 找出與公司既有核心能力相關的發展方向。
二、 積極運用產學合作培植有發展潛力的技術。
三、 發展自有品牌、透過結盟方式加強行銷通道的建構。
四、 採取以小養大、以短養長的模式轉型或發展生技產業較適宜。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33590081
Creators蕭筱婷, Hsiao, Hsiao-T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