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金融預警制度之研究--以本國一般銀行為例

近年來,政府為發展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積極推動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措施,使得銀行的經營環境為之丕變。十六家新民營銀行的核准設立,對我國金融自由化的歷程來說,是一大里程埤。惟新銀行之設立絕不可危害金融秩序,造成集團企業經濟勢力擴張,銀行的金融資本淪為其股東關係企業的產業資本。近年來,國內外陸續發生了多起金融風暴,造成國內經濟體系的動盪與不安。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經常性評估銀行經營狀況變化的預警系統,實為當前強調推動金融自由化與維護金融紀律的同時,應密切注意的課題。本論文試圖衡量台灣地區本國銀行的經營績效,並藉由多變量統計方法之應用,來建立一套具客觀性之銀行預警系統,俾能及早發現並導正其營運缺失,以健全銀行業務之發展。
本研究以1993年至1996年在台灣地區營業之本國四十一家銀行為研究樣本,根據銀行一般經營原則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整理出十八項財務比率作為研究變數,包括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守法性、經營策略與穩定性、獲利能力及流動性等六項指標。利用各銀行相關比率之大小、排序及變動趨勢等,產生銀行經營績效之成績單,同時運用加權效率性之觀念,選用PROBIT模型來建立本國銀行之金融預警模型,以供政府金融當局、銀行管理人員與社會大眾參考。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有以下幾點﹕
1.符合本研究所建立金融預警模型之各銀行財務變數有逾放比率、非利息支出占營業收入比率及資產報酬率。
2.就原始樣本所建立之PROBIT模型而言,以預測前一年之各銀行資料所建立之方法其加權效率性較高,其正確區別率達85.37%,型I誤差為17.65%、型II誤差為l2.5%。
3.就預測樣本而言,所得到之最佳PROBIT模型為﹕Y=-0.01842+45.79314*X5-244.74387*X13(X5為逾期放款比率,X13為資產報酬率)。預測樣本之加權效率性及正確區別率分別為58.10%及85.36%。另就各年度資料加以測試,結果顯示其區別效果尚稱穩定。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273
Creators顧石望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