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金控與非金控體系人壽保險公司業務員通路經營績效之研究 /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agency channel in FHC-type and Non-FHC type

保險向來都是國人理財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近年來由於投資型商品的興起,讓保險在個人理財中的地位更大幅提昇,然而市場擴張之後形成競爭壓力,本研究以經營績效的角度來分析國內的壽險業生態,因為目前國人購買保險的管道仍是以業務員為主,本研究將標的放在業務員通路。民國92年金控成立之後,其提供客戶一次購足的銷售平台,加上通路整合所帶來的聯合行銷及交叉銷售的效益,讓消費者很容易就可以在銀行或證券公司就可以在櫃台購買保險商品。尤其投資型保險商品推出後,銀行體系及證券體系的銷售平台增加,顯見綜合型金融服務成型。這些都衝擊著保險業傳統的業務員行銷通路,對壽險業的影響更為劇烈。本研究會將國內主力通路以業務員為主的壽險公司,區分為金控與非金控兩個族群,以資料包絡分析法分析這兩種型態壽險公司其經營績效的差異。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用資料包絡分析法,最大的差異則是針對所選取的投入變數計算其單位成本,讓投入要素更加清楚的展示其管理意義。從依分析4項效率值(成本效率/技術效率/純粹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分析,歸納結論與建議如下:
1. 金控或非金控之壽險公司的業務通路,其成本效率值(CE)、純粹技術效率值(PTE)、規模效率值(SE)皆較前觀察年度呈現退步;從金控體系與非金控體系之壽險公司來看,非金控體系在成本效率值(CE)、純粹技術效率值(PTE)、規模效率值(SE) 這三項效率之平均值值皆高過於金控體系,只有在技術效率上低於金控體系之壽險公司。
2. 從金控體系之不同壽險公司而言,富邦人壽在成本效率、純粹技術效率值(PTE)、規模效率值(SE)均達最適配置,同時也是三家金控型態的壽險公司中表現得最優;從非金控體系之不同壽險公司來看,安泰人壽在成本效率、純粹技術效率值(PTE)、規模效率值(SE)均達最適配置。同時也是五家非金控型態的壽險公司表現最優。
3. 依成本效率,最高為非金控外商安泰人壽及金控本土富邦人壽;依技術效率,最高為金控的國泰人壽;純粹技術效率而言,金控的國泰、富邦及非金控的南山、安泰、三商美邦、台灣人壽並列最優;規模效率效率而言,依序是非金控的安泰人壽及金控的富邦人壽。
以業務員通路而言,所列舉金控的保險公司皆明顯高於所列舉非金控的保險公司的只有技術效率一項,而其餘三項效率以各別公司而言,則所列舉之金控/非金控的保險公司互有高低,故整體而言,這兩種型態的壽險公司,整體經營績效不明顯差異。建議如下:

1.所列舉之非金控體系的壽險公司較多為外商公司,進入台灣的經營時間均較金控體系的壽險公司來得短,即使能有集團母公司或區域總部之支援,仍應加強業務通路經營在地化,充份發揮全球策略與在地化服務。
2.國泰、新光等超大型金控的壽險公司,成立金控所訴求的規模經濟效益在業務通路尚未出現,除應加強規模經濟效益外,因業務員人數是採壽險公會登錄人數,而非其真正實動業務員人數,可能導致誤差。
3.本研究除先前研究方法章節中所提之限制之外,如果後續研究者有興趣深入研究此議題,可以將本研究的產出變數(總保費收入)再予以細分為業務通路所貢獻之保費將更有助於研究結果之準確。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932402
Creators廖學茂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