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後海嘯新巴賽爾資本協定對公營銀行的挑戰與對策-以L銀行為例 / After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Basel III on Challengers and Countermeasures State-Owned banks-as example to Landbank of Taiwan.

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違約衍生國際金融市場之流動性危機,造成金融商品與資產價格下跌,銀行業損失擴大,流動性危機擴散成為健全性危機。導致2008年9月雷曼公司倒閉,引發全球金融經濟危機,蔓延到全世界,百年難得一見。歸納金融危機的緣由,主要為英美大型金融機構利用國際監理裁定,進行營運套利,並從事高槓桿操作,無視於資本適足性的不足。
此外,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未能確保,表外交易特別是店頭衍生性交易,揭露不透明,監理未能落實。導致金融市場機能失序,顯見國際金融監理核心基準的巴賽爾資本協定,已無法因應金融創新與金融環境的巨變。
為處理本次全球金融危機所凸顯的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解決銀行部門的脆弱性問題,因此,2010年11月12日G20各國領袖通過『新巴塞爾協議』(Basel III),提高銀行資本適足率與流動性的標準。
本文係以國內某家公營銀行在後金融海嘯『新巴塞爾協議』(Basel III),提高銀行資本提列要求與加強銀行流動性管理的 Basel III規範, 將自 2013 年起分階段逐步實行,2019 年起則正式全盤施行;屆時更為嚴格的規定,可能會促使銀行改變投資組合、影響銀行的準備金需求與流動性管理策略,強化自有資本比率規範,並訂定槓桿比率、流動性覆蓋比率等相關規定,對其資本適足性及流動性要求的挑戰與對策。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3932130
Creators邱天生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4 seconds